首页 新闻资讯深圳资讯正文

辉煌“十三五”|新发展理念引领深圳成就辉煌“十三五”

小鹏 深圳资讯 2020-12-23 08:21:29 5845 0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五大发展理念。
新发展理念为推动深圳经济特区高质量发展提供科学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
向创新要动力、在协调中不断进步,绿色发展可持续、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更多更好共享发展成果!
“十三五”期间,深圳经济特区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高质量发展,朝着既定目标阔步前行,成绩令人瞩目。





向创新要动力,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增长主引擎
“创新才有出路。我们每年1000多亿元的‘弹药’中,研发近600亿元、市场服务五六百亿元,炮轰这个‘城墙口’,最终领先世界。”华为创始人任正非说过的这话,至今还在激励着无数人不断向着未知领域前行。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
一家企业如此,一座城市同样如此。
“十三五”的五年间,深圳经济持续稳定增长,2019年经济总量达到2.7万亿元规模。今年,面对突发而至的疫情,深圳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在全国一线城市中经济增长率先转正,前三季度GDP增速达到2.6%,增速位居全国一线城市首位。
尤为引人关注的是,深圳现代产业结构“三个为主”的特点愈发突出,深圳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2019年首次突破万亿元大关,成为经济增长的主引擎。
外部挑战明显上升,全国经济面临下行压力,深圳为何能够顶压前行、逆势增长?
答案正是:毫不动摇坚持创新驱动发展。
光明科学城效果图。(资料图片)
五年来,深圳发力源头创新和基础研究,着力解决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问题,加快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和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双中心”,不断完善“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产业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撑”全过程创新生态链。
五年来,深圳大力推进科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出科技计划管理改革22条,颁布科技创新条例,与国际接轨推行项目攻关“悬赏制”、项目评审“主审制”、项目经费“包干制”,设立100亿元天使投资引导基金和80亿元人才创新创业基金,确立并执行每年不低于30%的财政科技专项资金投向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的长效机制。
目前,深圳创新发展实现了“三大领先”:
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4.5%,研究投入处于世界领先水平;专利授权量全国第一,有效发明专利五年以来维持率居全国大中城市首位,PCT国际专利申请量连续16年居全国大中城市首位,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十三五”期间实现3倍增长,创新产出水平国内领先;成为我国乃至全球5G发展的重要基地,关键技术世界领先。

11月29日,国务院办公厅督查室将第七次大督查中发现的43项地方典型经验做法择要进行了通报,深圳市推进产学研资深度融合激发创新创业活力的经验做法榜上有名。
“作为中国科技创新高地,深圳正成为推动下一次产业浪潮的重要力量。”美国高通公司中国区董事长孟樸在参加2020深圳全球招商大会时如是说。


在协调中进步,原特区内外二元发展形态走进历史
上周,12月16日,深汕特别合作区迎来了党工委、管委会正式揭牌两周年的日子。
作为深圳的一块“飞地”,深汕特别合作区之“特别”之处在于:全国其他飞地更多是指产业园区,而深汕合作区走的是一条升级赶超之路,要在一片工业化根本没有起步的荒芜之地,高标准建设一座中等规模的现代化国际性滨海智慧新城。

创新区域合作模式、促进区域协调发展,这是广东省委省政府践行协调发展理念的创举。
以创新引领发展、用实干再造新城,为全省区域协调发展作出新贡献,深汕特别合作的担当和作为,也是深圳经济特区践行协调发展理念的精彩缩影。
五年来,深圳经济特区深入实施“东进、西协、南联、北拓、中优”战略,高质量开发建设以深圳湾超级总部基地、光明科学城、西丽湖国际科教城、留仙洞战略性新兴产业总部基地、国际低碳城、深圳国际生物谷坝光核心启动区等为代表的重点区域,香蜜湖片区土地整备强力推进,北站商务社区等一批“城市新客厅”效果初现。
如今,原特区内外二元发展形态正式走进历史。
“十三五”期间,市级政府投资向原特区外地区倾斜力度进一步加大,超八成投向原特区外,原特区外地区城市基础设施和面貌整体提升。此外,同步协调推进的,不仅仅是城市面貌。
新建的装配式学校五园小学
“在家门口就可以读名校、看名医了。”随着越来越多的中小学学位以及优质医疗资源向原特区外倾斜,市民群众读书、看病感觉到越来越方便。
数据显示,去年一年,深圳全市新改扩建46所公办中小学校,近八成位于原特区外。“十三五”期间深圳规划的117项医疗卫生建设项目,超过七成布局在原特区外,原特区外地区千人床位数、医生数在“十三五”期间都有较大幅度增长。
感恩改革开放,回报全国人民。
深圳帮扶百色市那坡县桑蚕核心示范区百沙标准化桑园
五年来,深圳经济特区高质量完成对口支援地区精准扶贫,2019年安排财政帮扶资金36亿元,助力推口帮扶地区30余万名贫困人口脱贫,实现对百色、河池等贫困村结对全覆盖,“深圳携创模式”技能扶贫、“新型学徒制”智力扶贫、“龙凤就业+”异地就业帮扶模式在全国推广。


绿色发展可持续,臭水河逆袭成为“网红打卡地”
秋冬季节,深圳湾畔的红树林生态公园又成了观鸟者的天堂。滩涂鱼虾富集,红树林枝繁叶茂,鸟儿会成群结队地飞来这里越冬。

流入深圳湾的大沙河,水清岸绿、白鹭翻飞,不少居民在河边悠闲地散步、锻炼,曾被人厌弃的臭水河,已然逆袭为新晋的“网红打卡地”。
大沙河
这一湾一河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动场景,是深圳发展理念革故鼎新的精彩缩影。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十三五”时期,在经济发展蓬勃向上的同时,深圳人感受到的是:天越来越蓝了,地越来越绿了,水越来越清了,距离人民群众对美好环境的期待越来越近了。
五年间,深圳的市容市貌更“绿”了。
“擦亮”蓝天。2016-2019年,深圳PM2.5年均浓度由27微克/立方米降至24微克/立方米,创2006年有监测数据以来最好水平,首次达到世界卫生组织第二阶段标准,今年1-10月,PM2.5浓度进一步降至17微克/立方米,走出一条与GDP反向而行的漂亮曲线;
保卫碧水。深圳水环境实现历史性转折,去年年底,深圳率先在全国实现全市域消除黑臭水体,被国务院评为重点流域水环境质量改善明显的5个城市之一,并成为全国黑臭水体治理示范城市;深圳将今年确定为“水污染治理巩固提升年”,全力推动水环境长制久清,根据目标,今年茅洲河、深圳河等主要河流水质年均值将稳定达到地表水Ⅴ类,159个黑臭水体和1467个小微黑臭水体稳定消除黑臭,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100%达标。
城市添绿。2019年,深圳喜提“千园之城”称号,公园绿地500米服务半径覆盖率达到90.87%,成为名副其实的“公园里的城市”;森林覆盖接近40%,成功获批“国家森林城市”;深圳已建成超过2400公里的绿道网络,还将完成 1000 公里碧道建设任务。

五年间,深圳的发展底色更“绿”了。
产业结构加快调整。通过淘汰落后产能、为拥抱“高精尖”产业腾挪空间,现代产业体系加速构建;
低碳经济成效显著。截至2019年,全市碳排放配额成交量5019万吨,公交车实现100%纯电动化,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公共交通电动化程度均列全国第一;
资源利用效率全面提升。深圳成为万元GDP水耗、能耗和碳排放强度最低的大城市;
市民生活方式向绿而行。实施生活垃圾强制分类,高标准建设“无废城市”,绿色家居、绿色出行引领绿色消费,引导公众厉行节约……
今年11月30日,深圳获授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奖牌,全市各区全部建成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深圳成为唯一实现全域创建的超大型城市。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
在发展与保护中求取“最大公约数”,担当“可持续发展先锋”,率先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典范,正在成为这座城市新的吸引力和着力创造的新经验。


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引进来”的吸引力和“走出去”的竞争力不断提升
12月8日,2020深圳全球招商大会盛大开启,在全球五大洲8个城市设分会场,大会洽谈签约项目242个,总投资额超7800亿元,充分彰显国际国内各类市场主体继续看好中国、看好广东、看好深圳。

风景这边独好。
在疫情影响下,今年前三季度,深圳社会投资增长14.7%,民间投资增长22.1%,实际利用外资增长7.7%……
开放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前海,是一个重要的窗口。

“十三五”期间,前海开发开放稳步推进,主要经济指标实现了跨越式发展,2019年度,实际利用外资41亿美元,占深圳市的53.3%、广东省的20.5%、全国的3%;前海湾保税港区进出口总额在全国14个保税港区中位列第一。
不只是前海。从前海放眼粤港澳大湾区,放眼“一带一路”,放眼全世界,更加包容、开放的姿态正不断出现——
2019年,深圳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双边贸易额增长1.8%,占全市比重达到22.1%;
深圳与56个国家的88座城市缔结了友好关系,国际航线达60条;
深圳至中山、珠海、香港、澳门快速直达航线开通,深中通道、东部过境高速等对外通道加快建设,广深港高铁实现全线贯通,西九龙站口岸实施“一地两检”,莲塘/香园围口岸、皇岗口岸建设顺利,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水平稳步提高;
深圳为港澳居民来深工作生活提供全覆盖、多层次、一站式服务。不久前,进一步便利港澳居民在深发展“18条”发布,本月举行的2020深圳市公务员考试首次拿出5个职位定向港澳选拔,吸引了446名港澳籍人士报名,大湾区民生福祉正加速互融互通。
五年间,深圳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积极开展境外资源开发、境外上市融资、海外研发等,推动与国际投资、贸易等规则相衔接,已累计吸引近300家世界500强企业落户,对外投资存量居全国大中城市第一;
五年间,深圳外贸规模再创新高,保持全国一线城市领先地位。2019年,深圳进出口总额位居全国大中城市第二,占全省比重41.7%,其中出口额实现全国大中城市“二十七连冠”。

引进来,走出去。开放的深圳,孕育出一批善于整合全球资源的国际化企业。

既要有与全球顶级城市平起平坐的雄厚实力,也要有与全球顶级城市交流互鉴的高远视域。
已基本构建起开放型经济新格局的深圳,正积极发挥衔接国内国际两个市场、聚合两种资源的优势,提高“引进来”的吸引力和“走出去”的竞争力,增强畅通国内大循环和联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功能,努力为构建新发展格局率先探索有效路径。


共享发展成果,民生福祉实现“四个新高”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人民”二字串起了深圳“十三五”发展脉络,各项民生事业迈上新台阶,民生保障更加坚强有力,一幅写满百姓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民生画卷徐徐展开。
回眸5年,深圳以超常规举措保障和改善民生,持续推动财政支出6成以上投向民生领域,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不断增强市民群众有温度、可感受、可拥抱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民生福祉实现“四个新高”——
医疗卫生资源增量增速,以医联体为突破口加快医疗卫生体制改革,2016-2019年,累计新增三级医院22家,千人床位数、千人医生数分别由3.2张达到3.96张、由2.57名增长至3.02名,社康中心实现社区全覆盖,被列为全国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城市;
教育资源供给实现新跨越,努力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率先达到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标准,2016-2019年,普惠性幼儿园比例由67%增加至80%,累计新增公办中小学学位19.3万个,高考一本录取率居全省第一、全国前列;

居民收入水平稳居全国前列,2016-2019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从4.87万元提高到2019年的6.25万元,位居全国第三;
住房保障水平明显提升,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住房供应保障机制,2016-2019年,累计建设筹集人才住房和保障性住房35.34万套,累计新增供应16.98万套。

民有所呼,必有所应。
围绕“幼有善育、学有优教、劳有厚得、病有良医、老有颐养、住有宜居、弱有众扶”目标,深圳努力解决市民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努力率先形成共建共治共享共同富裕的民生发展格局,打造民生幸福标杆。
深圳的“十三五”,是对“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精彩作答。
一切过往,皆为序章。
历史的指针,即将指向新的刻度。
迈向“十四五”,中华民族将踏上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征程,深圳和全国一道将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发展阶段。
在新发展理念指引下,深圳豪情满怀,朝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方向,奋力前行!
内容来源:深圳特区报
作者:甘霖、崔霞
如需转载,请注明以上内容




发布厅推荐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 深圳发布

 声明 

1、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2、本网站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来留言告知,本站将立即改正。
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本站编辑修改或补充。
4、如本网站转载的作品涉及版权问题,请原作者持相应版权证明与本网站联系。

本文链接:https://www.szxxw.com/xinxi/102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