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过高考的独木桥,海阔天空,准大学生们面临着更多元化的选择。选择一所大学,也是在选择一座城市,接受大学、城市的文化视野与传承。作为地处珠江三角洲前沿、与香港一水之隔的窗口城市,深圳早已发展成一座国际化的大都市。而作为深圳本土唯一的综合性高等学府,深圳大学紧跟城市发展的步伐,秉持开放的理念,以“窗口大学”的姿态与国际接轨,在发展中建立起国际化人才培养、交流与科研体系。站在这片土地上的深大师生,面海而思,跨海而行,遇文明碰撞火花,达科研发展前沿。
国际交换:学校助航游学四方
手持一本大多数欧洲国家免签入境的申根签证和几张并不昂贵的火车票,深圳大学2016级管理学院的余佳子趁着在法国交换学习的空档,游历了德国、卢森堡、比利时、荷兰等国家。“不管是旅游还是学习,在国外需要独自面对很多突发状况,确实很能锻炼自己。”余佳子前往交换学习的法国ESCEM高等商学院,课程安排紧密,一门课程通常三个星期就结课,但每周的课时较多,十分考验和锻炼学生快速学习与及时复习的能力。
“在国内等不到我喜欢的韩国组合开演唱会,所以我自己来啦!”戏称为“追星”而出国交换的2015级物理与能源学院黄雅汐,大三一学年在韩国首尔度过。城市的大街小巷里张贴着各种明星的广告,Red Velvet、Blackpink、Winner等组合常被邀请来学校表演,黄雅汐深切感受到韩国追星文化所自带的青春洋溢气质。
“追星”成了黄雅汐学习的动力。公费交换对学习绩点有一定要求,为获得公费交换机会,黄雅汐将成绩稳定在专业前列,并有意识加强韩语学习。外语能力是学生出国交换交流的第一道关卡。为鼓励学生提高外语水平,增强学生参与优质出国项目的积极性和匹配度,深圳大学特别设立“外语考试奖学金”,根据英语雅思、日语JLPT等外语考试成绩进行考试费用全额或部分资助。
以大学教育为原点,从学生长远发展出发,深圳大学形成了多层次、系统化的国际人才培养与资助体系。深圳大学与境外近300所院校签订合作协议,涵盖了公费与自费交流项目,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选择。
与余佳子和黄雅汐不同,2016级法学院方同学倾心的日本早稻田大学不在公费项目名单上,在大三上学期他选择自费前往早稻田大学交流学习。他喜欢日本有规划性的授课安排:“刚开学时学校会给学生整个学期的课程安排表,上面有安排好的课堂内容和预习章节,老师们也都按照里面的内容讲课,不多不少,准时完成。”闲暇之余,方同学陪爱吃拉面的朋友走遍了东京、大阪的拉面店。在交换的一学期里,他深度体验日本“快”与“慢”相融的生活,更坚定了去日本深造的决心。
2015级物理与能源学院的陈俊元也是自费去交流学习的。秉持“有一段交换经历,大学才完整”观点的他,赶在大学最后一年体验了交换生活。与世界各国人的深度交谈让他直呼过瘾,课后他会和德国同学讨论流浪汉与社会福利话题,也会同大巴车上的乘客谈论幸福感话题,“倾听不同地区人的想法,你会发现世界多元化的真正所在。”
除了个人交换交流项目,法语等小语种专业、高研院、国学班等特色学院与班级的学生有全班集体或分批到境外交换的教学安排。此外,对于表现优秀的家庭困难学生,学校全额资助其参与寒暑假国际社会实践项目。2018年有120名优秀贫困生被选派参加深圳大学特设的“日本著名高校寒假项目”及“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暑期实践项目”。
“大学是‘游学’的最佳时机,出国交换交流是难得的预先体验机会。希望同学们的人生选择,是见识世界后经过比较做出的。”国际交流与合作部主任韩水仙鼓励学生在大学期间积极参与出国交换交流项目,借此了解该国家是否适合自己出国深造,即便没有出国深造的打算,交换也是体验国外学习与文化环境的不错选择。
韩水仙翻开今年6月刚刚出炉的《深圳大学学生海外交流学习奖学金管理办法(试行)》,对其中几项奖学金进行了简单介绍:“学期制交流项目奖学金”用于资助学生到与深圳大学签订友好协议的国外院校学习,资助金额为一学期4千-2万元、一学年7千-3万元;报考深圳大学的高考成绩优秀生有机会获得“拔尖创新人才国际交流奖学金”,获奖学生到境外高校进行交换学习或留学深造,资助金额最高达10万元/人。到法国交换的余佳子,在公费交换的基础上还获得学校1万元交流学习奖学金。
国际交流:多元文化开阔视野
参与国际文化交流活动是在短时间内开拓眼界、体验异域文化的另一选择。今年寒假,深圳大学外国语学院4位同学在老师带领下,参加了为期10天的中国-突尼斯国际文化交流大使项目。
文化交流团在当地受到了热情的款待。当他们走进一间厨艺学校,一群小孩子跳舞迎接他们,餐厅里点起蜡烛,还有乐队的人进来拍鼓。“整体氛围很好,他们对待我们很认真、很正式,想要有更多人了解他们的国家。”2017级法语系的邓桢于享受了“大熊猫”般待遇,突尼斯人几乎没见过亚洲人,抢着和她合影。
凯鲁万古城的大清真寺、千年历史的阿格拉比德大蓄水池……在突尼斯,邓桢于感受到浓重的宗教气息和强烈的历史感,获得与普通旅游不一样的文化体验,“文化交流令我在短时间内有更多的机会深入了解一个地方,而旅游可能只是走马观花,不会有人告诉你清真寺的一块砖有什么历史。”抱着“试一试,总比躺在酒店里好”的心态,除交流团安排的参观航空学校等活动外,邓桢于主动与当地人聊天,到手艺店学习特色针织,还接受了电台采访。交流项目结束后,邓桢于被当地政府授予“十佳大使”称号。
高校的国际文化交流活动独具特色,专业老师、科研机构的存在令其更加专业、深入与丰富。成立于2005年的深圳大学印度研究中心是国内印度学研究的重镇。研究中心不光在校内开设《印度文化概要》等线上线下印度文化课程,还开展丰富的特色文化交流活动。研究中心曾邀请印度驻华使馆两位表演艺术家到深圳大学进行为期一周的音乐、舞蹈教学,并在“庆祝深圳大学建校30周年中印歌舞会演”上演出。2015年,研究中心协助重印的印地语版《大唐西域记》被外交部作为国礼赠送给印度总理莫迪。
“要充分利用学校丰富的资源。”在时间、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邓桢于会继续参与国际交流活动。她认为,文化交流更重要的是人文体验,在开阔视野的同时去构筑更完整的个人价值体系,“世界是这么美好,不能只活在舒适圈里。”
国际科研:跨国合作实验先行
近年来,深圳大学被誉为“内地进步最快的高校”,平均每年国际排名上升100位,国内排名上升10位,在2018年10月发布的US News世界大学排行榜中位列国内第46位。排名的上升与科研水平的提升有着密切关系。自2012年启动高水平大学建设以来,深圳大学SCI论文发表数量从300篇激增到3000篇,在去年3月实现了国际最顶级期刊《Sicence》发表论文零的突破。
发表在《Science》上的论文研究的是基本粒子。以范滇元院士为首的深圳大学科研团队与英国伯明翰大学等机构合作,用光学的方法首次观测到理想的外尔系统。在这次合作中,深圳大学的实验室负责理论分析与计算,伯明翰大学承担实验任务,论文共同第一作者、深圳大学博士后郭清华兼顾实验和理论工作。攻读博士期间,郭清华被留学基金委派往英国学习,具备开阔的国际视野与良好的科研基础。
跨国合作会造成交流上的困难,但汇聚不同实验室的优势进行联合研究已成为科研成果突破的重要途径。2014年,范滇元团队筹建教育部二维材料光电科技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2017年联合实验室在深圳大学正式揭牌。汇聚新加坡国立大学、美国罗格斯大学等知名高校在本学科和相关学科的优势力量和资源,两年内联合实验室在《Science》、《Nature》正刊上发表论文3篇,成果斐然。
教育部二维材料光电科技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是深圳大学国际化科研发展的一个缩影。2016年发布的《深圳大学国际化行动计划(2016-2020)》提出“建成10个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或国际合作科研平台”,已建成或在建8个。依托深圳市的科研与资金优势,深圳大学积极引入海外优秀人才与科研力量。今年3月,深圳大学与诺贝尔奖得主马歇尔教授合作建立深圳大学马歇尔生物医学工程实验室。这是深圳目前唯一的产学研结合的诺奖级实验室,将推动深圳乃至全国医疗健康产业的发展。
加快建设高水平国际合作科研平台,共同申请国际、国内高水平科研项目,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申办高级别国际学术会议,推动国际知名学术期刊落户……深圳大学正以多种形式开展国际科研合作,努力提高科研国际化水平,产出具有国际影响的科研成果,提升学术国际影响力。
深圳大学国际化行动再升级
千万奖学金资助学生海外交流学习
2019年6月,《深圳大学学生海外交流学习奖学金管理办法(试行)》正式发布。为了培养更多具有国际视野和竞争力的高素质创新创业人才,深圳大学设立每年高达千万元的专项经费,鼓励学生出国(境)学习深造和学术交流。奖学金类别包括“拔尖创新人才国际交流奖学金”、“名校深造奖学金”、“短期学术交流奖学金”和“专项资助及特色学科奖(助)学金”等,贯穿学生从入校到毕业的全过程。
事实上,从2016年起,深圳大学便设立专项经费资助学生参加各类国际交流项目、外语考试及相关学术活动。其中,2018年资助额度达470多万元,受益者687人次。2016年4月发布的《深圳大学国际化行动计划(2016-2020)》,除了“国际化人才培养”外,还提出了“国际化科研合作、国际化师资建设、国际文化交流”等内容,全面推动学校国际化建设,助力实现高水平、有特色、现代化一流大学的战略目标。
三年来,国际化行动取得显著成效。深圳大学有境外协议院校近300所,协议内容包括资源共享、联合培养、师生互访、学术合作与交流等。其中公费交换学生项目约70个,包括硕博士联合培养、双学位项目、学期制交流项目等。学校每年招收留学生逾1200人,来自全球90多个国家。此外,深圳大学在比利时安特卫普、美国硅谷等地设立了海外学习中心。
在国际化师资队伍建设方面,深圳大学目前有来自15个国家的教师与博士后265人,涉及经济、管理、医学、外国语言文学等专业。深圳大学连续两年推出国际化暑期课程,聘请美国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等顶级院校的教授开设全英课程供学修读。
充分利用地处粤港澳大湾区的优势,深圳大学圆满完成“教育部港澳与内地高校师生交流计划”9个项目的交流合作。参加项目的港澳师生共计100余人,合作院校包括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澳门大学等11所港澳高校。而每年在校园内举办的留学服务文化周、国际文化节等活动,为在校学生提供了国际文化的浓郁氛围。
国际化是全球高等教育的大势所趋,也是学校长期可持续发展的内生动力。作为一所“特区大学、窗口大学、实验大学”,深圳大学一直致力于提高办学国际化程度,特别是为学生提供优质国际化教育的条件和机会。随着国际化行动计划的加快实施,深圳大学将进一步提高各类合作项目的层次,增强国际化与我校人才培养特色和质量的契合度,实现学校课程、学术和管理体系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全面接轨,努力成为一所具有国际影响力和广泛美誉度的大学。
声明
1、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2、本网站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来留言告知,本站将立即改正。
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本站编辑修改或补充。
4、如本网站转载的作品涉及版权问题,请原作者持相应版权证明与本网站联系。
- 上一篇: 2019深圳全球招商大会 今日重磅启幕!
- 下一篇: 智慧福田打造集治理和服务于一体的“社区管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