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新闻网2024年6月19日讯(深圳特区报首席记者 罗莉琼 通讯员 管佩祥 孙育欣 文/图)“人工智能+医疗”作为新质生产力,将为医疗行业发展带来新变革,宝安区人民医院积极探索将医学人工智能深度融入到骨科临床研究与产学研转化之中。
6月18日,南方科技大学粤港澳智能医疗创新研究院宝安分院、宝安区人民医院医学人工智能研发与转化中心揭牌,标志着宝安区人民医院在数字骨科和医学人工智能领域迈出了坚实而具有创新性的一步。在这里,先进的人工智能技术与骨科专业知识相互碰撞、相互融合,将为骨科患者提供更加精准、高效的诊疗服务。
宝安区副区长李宏涛,宝安区卫生健康局局长幸思忠,宝安区政府执行专员夏永春等出席揭牌仪式。
南方科技大学粤港澳智能医疗创新研究院宝安分院、宝安区人民医院医学人工智能研发与转化中心支具室。
●做优学科,深化骨科学科群医、教、研协同发展
今年,宝安区卫生健康系统以“4+8+N”工作体系为核心,坚持以“做强医院、做优学科、做全社康、做实公卫”四个方面为抓手,全力推进宝安区区属医院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
作为宝安区的“龙头”医院,宝安区人民医院将学科建设作为医院发展的根本,不断加强急危重症学科群、骨科学科群、泌尿系统学科群、消化系统学科群、康复学科群、眼耳口腔学科群、慢病管理学科群和护理学科群建设,大力推进医院高质量发展。
骨科中心建设是宝安区人民医院骨科学科群建设的重大举措。此前,宝安区人民医院依托创伤骨科,通过深圳市医疗卫生“三名工程”,引进了中国工程院付小兵院士创伤和组织修复与再生医学团队,在创伤修复与组织再生、创伤救援体系建设、互联网+慢性骨病及创面防治一体化管理方面做出积极努力,打下了坚实基础并取得丰硕的研究成果。
新成立的骨科中心下设4个临床单元和2个研究单元。临床单元包括创伤骨科、关节外科、脊柱外科及手外科,共10个亚专业组,床位共86张,包含76名医护人员,专业技术能力除覆盖骨科常见疾病外,还具有肢体复杂畸形矫正、肢体慢性创面修复、淋巴水肿微循环重建、骨肿瘤假体置换、脊柱损伤精准导航及微创修复等特色技术储备。
揭牌仪式上,宝安区副区长李宏涛、宝安区卫生健康局局长幸思忠等向骨科中心首席专家、执行主任及专家指导委员会成员颁发聘书。
宝安区人民医院负责人表示,根据高质量发展的规划要求,医院整合现有骨科资源,成立骨科中心,在继续发挥好“三名工程”团队的指导作用下,邀请粤港澳大湾区骨科领域著名专家组成骨科专家指导委员会,全方位指导创伤骨科、脊柱外科、关节外科及手外科的医、教、研工作,并利用临床优势,致力于数字化骨科领域先进技术和科研成果转化,让医学人工智能更“接地气”,造福广大骨科患者。
●打造数字骨科,促进骨科临床诊疗走向智能化精准化个性化
人工智能如何赋能骨科发展?宝安区人民医院骨科中心引进并设立了包括南方科技大学粤港澳智能医疗创新研究院宝安分院、宝安区人民医院医学人工智能研发与转化中心在内的研究单元。研究单元内设医学3D打印中心和医学拓展现实研发部,通过对骨骼肌肉系统三维数据的获取,可针对性构建3D医学模型和虚拟现实影像,满足手术设计、模拟、演示和教学需求,也可结合临床案例进行有目的的科研探索。同时,骨科中心将借助大数据辅助影像判读、术中精准三维导航技术、骨科手术机器人辅助等最新医学人工智能技术,能够在骨科疾病诊断、治疗方案制定、术后康复等环节实现智能化、精准化和个性化。
在产学研转化融合方面,骨科中心将积极与国内外知名医疗机构和科研机构合作,通过人工智能技术挖掘临床数据,推动研究成果快速转化,从而促进骨科临床诊疗技术的发展并形成良性循环。
揭牌仪式结束后,与会骨科专家在宝安区人民医院门诊一楼开展了义诊服务活动。
声明
1、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2、本网站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来留言告知,本站将立即改正。
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本站编辑修改或补充。
4、如本网站转载的作品涉及版权问题,请原作者持相应版权证明与本网站联系。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