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育英蓓蕾遍天下》
——追寻李家庄育英学校红色记忆
文/董培升
作者简介:
董培升,笔名阿声,祖籍邯郸,现居石家庄,作品见于《作品》《长城》《当代人》《萌芽》《杂文月刊》《人民周刊》《中国艺术报》《文艺报》《中国书画报》《人民政协报》等报刊,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河北省人大文化交流促进会《人大之友》主编,代表著作有《遥远的凝眸》《国风墨韵》《弄潮渤海》《百年冀商的红色印记》等,有作品被《读者》《杂文选刊》《半月选读》《中华活页文选》等选载,获得过河北省艺术评论奖、河北文艺彩凤奖、河北文学奖、全国党刊优秀作品奖等若干。
1948年4月,为解决部队的后顾之忧,晋察冀野战军在河北晋县(今晋州市)李家庄村,创建了一所干部子弟学校——育英学校。由河北作家张梅英创作的《育英蓓蕾遍天下——育英学校在晋州李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23年10月出版)采取纪实访谈和回忆录的形式,深入挖掘创建育英学校的红色记忆,探寻李家庄村与育英学校70多年的历史变迁,讲述了李家庄村干部群众团结奋进,创办文明村、特色文化村的当代故事。
展开全文
书中的故事细腻真挚,打动人心。作者采访了杜绍增、屈臻、曹家起、张可兴等一批曾在育英学校学习生活的学生,通过生动感人的回忆,将那段激情燃烧岁月中的点滴细节娓娓道来。堆满柴草的狭窄小巷、充满生机和希望的棉花地、朴实善良的村民……大家一起动手制作桌椅板凳,建起教室;保育员像呵护自己的孩子一样照顾学生们的衣食住行,教他们写字、画画。寓情于景,情景并茂,孩子们生活、学习的情景如电影般浮现眼前。
静静诉说历史的沧桑,比夸张铺垫更厚重、更感染人。对人物形象和当时社会生活的描摹刻画,作者没有过多加入个人元素,而是安静地记录,力求真实贴切。该书将现实叙事的写实与浪漫叙事的写意相结合,通过浪漫主义叙事,表现当时人们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以及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一边战火纷飞,一边书声琅琅。李家庄村的老乡和育英学校的教员,尽最大可能为孩子们营造安心学习的环境。
回忆起当年的往事,育英老校友泪光闪闪。在炮火纷飞的年代,他们的父辈在前线浴血奋战,许多人常年见不到父母,每天面对的是年龄相仿的小伙伴,他们与育英学校一同成长。作者虽然写的是育英学校和李家庄村,但探寻的却是晋察冀野战军的革命史,追忆的是无数部队指战员舍小家顾大家的成长史,展现的是李家庄村红色拥军史。
建构温情而丰富的历史空间。红色文化是宝贵的历史财富,也是当代民族精神的重要源泉。挖掘红色文化,就是为了弘扬优秀的革命传统,传承和凝聚奋进力量。作者多次深入晋州及北京、太原等地,采访健在的育英老校友们,了解育英学校的历史变迁,以人文关怀为主题,以文献资料为依托,挖掘令人心潮澎湃的红色文化故事。通过育英学校的前世今生,读者可以看到李家庄村红色文化的诞生、传承与发展,感受这块土地深厚的军民鱼水情。同时该书也阐释了幸福不是从天而降的,而是无数革命先烈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我们应该珍惜现在平静安宁的美好生活。
浓缩一段历史,传承一份精神。该书将历史与时代相结合,让“育英精神”走出历史、走进当下,让读者感受到红色基因的传承与发展,是一部体现人民立场和社会责任的优秀文学作品。
作家简介
张梅英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河北省文学院签约作家。毕业于河北省第四届作家班,鲁迅文学院河北青年作家高研班。石家庄市作协副秘书长。河北省文学艺术研究会校园文学委员会主任、传记与报告文学委员会副主任。河北省才女星获得者,石家庄市夜经济代言人,石家庄市阅读推广人。有作品被翻译成英文在国外出版发行。
曾在《人民日报》《中国信息报》《百花园》《广州文艺》《散文百家》《散文诗世界》《天津日报》《河北日报》等报刊杂志发表作品近百万字。
著有散文集《梅好时光》;长篇报告文学(单行本)《育英蓓蕾遍天下》《绝世而独立》《福星》《美哉雄安》《智慧门的金钥匙》等。其中《福星》进入河北报告文学排行榜前十;《美哉雄安》被评为读者喜欢的河北十佳图书。
声明
1、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2、本网站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来留言告知,本站将立即改正。
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本站编辑修改或补充。
4、如本网站转载的作品涉及版权问题,请原作者持相应版权证明与本网站联系。
- 上一篇: 育见云山 培英启航|广州市白云区培英中学附属第三小学正式揭牌
- 下一篇: 计划生育条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