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长陈如桂主持会议,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骆文智、市政协主席戴北方出席。副市长王立新通报我市创新驱动发展情况,市科技奖励办就2018年度和2019年度市科学技术奖评审工作作说明。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副院长郑海荣、深圳微芯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鲁先平荣获2018年度市长奖,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副院长康飞宇、深圳天源迪科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友获2019年度市长奖。2018年和2019年,共对208个项目和20名人选予以奖励。
王伟中代表市委市政府,向获奖单位和个人表示祝贺,向全市科技工作者和科技企业、科研单位致以崇高敬意。
一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统一到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上来,统一到粤港澳大湾区和深圳先行示范区“双区”建设上来,努力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上先行示范、走在前列、勇当尖兵。
二要持续深化科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夯实科技创新供给基础,集中力量攻克技术创新“卡脖子”问题,打通科技成果产业化“最后一公里”,进一步健全综合创新生态体系,促进各类创新要素更充分涌流、更高效配置。
三要把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这面旗帜举得更高更稳,更好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深入实施加快高新技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七大工程”,继续大力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着力吸引更多优质企业集聚深圳,加快建设更具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
四要加快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建好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进一步营造支持创新的政策环境、法治环境、社会环境,充分释放全社会创新创业创造动能。
五要加强党对科技事业的领导,坚定实施创新驱动发展的战略定力,率先把党领导科技工作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
市领导蒋宇扬参加会议。
在本次大会上,王伟中的讲话不同以往,以生动的话语回应了几个重大关切,字里行间亦可窥见今年深圳发展的重要信号。
信号一
科技创新的“玉米论”
科技创新不是“今天种瓜、明天得豆”。大家都想吃爆米花,如果不去播种、不种玉米,没玉米怎么有爆米花?
王伟中说,深圳每年要拿出不低于30%的财政科技专项资金,投向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就是为科技创新“种玉米”。
王伟中还表示,对从事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的科学家,不能让他们坐冷板凳、困难的板凳,尤其是不能给他们缺胳膊少腿的板凳,最好是温暖的板凳。
此外,深圳不断“抓服务”,简化预算编制、下放经费调剂权,允许科研资金跨境等实实在在的利好,让科研人员合理合法地“名利双收”,将促进各类创新要素充分涌流、高效配置。
信号二
让优质项目在深安心发展
2019年底,深圳集中推出30平方公里产业用地,面向全球招商。在下午的大会上,王伟中再度释放用地礼包——今年深圳将新整备9平方公里产业用地。只要是高科技、高附加值、有潜力的项目,都可以在深圳落地!
王伟中说,希望广大企业家坚定信心,扎根深圳,努力打造百年老店、百年企业!
信号三
“小巨人”企业与“头部企业”一视同仁
民营企业是深圳创新发展的“富矿”,深圳不仅加大对“头部企业”的支持力度,也着力培育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助力下一个腾讯、大疆“破土而出”。
王伟中指出,要继续培育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的“小巨人”企业,加强对技术创新、市场开拓、品牌建设、融资增信等方面的支持,把深圳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大的优势,转化为发展实力强的优势。
信号四
解决技术“卡脖子” 挺直发展“腰杆子”
当前,世界经贸形势严峻、风险不明,一些国家有意遏制部分高新技术、新兴产业发展。部分深企仍面临创新能力不足,难以实现进口替代的困境。
“不把卡脖子问题解决,发展的腰杆子永远也直不起来。”王伟中说。
未来,深圳要实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行动,重点在关键元器件、核心设备、工业母机等领域选好突破口,构建梯度攻关计划,“一技一策”、挂图作战、尽锐出战,早日把“卡脖子”的手甩掉。
此时召开大会有何深意?
今年是深圳“四十不惑”的关键之年,而今天是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的第一个工作日,在这个重要的日子里召开此次大会,不仅是深圳具有特色的工作安排,更彰显出深圳把创新驱动发展作为城市发展主导战略的坚定意志。
过往的成绩需要肯定,通过表彰科技工作者、科技企业和科研单位,提振信心、点燃动力,大会正是新一年创新发展的“动员令”,推动深圳在新起点实现领跑,开局跑出加速度。
今年我国要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这一进程中,深圳作为创新型城市,有责任拿出更大作为、体现更大担当、作出更大贡献。此次大会也正是一个开局的起点,推动原始创新实现新突破,服务国家战略站上新高度。
科技创新如何点亮这座城市?
“深圳原来只是一个三来一补的节点,但是现在已经成为一个全球创新网络的中心节点,每万人拥有发明专利数89件,全球领先。”在前不久深圳卫视罗振宇《时间的朋友》跨年演讲中,他将深圳这座城市的创新力作为案例。
从“科技荒漠”到“创新绿洲”,科技创新是深圳40年来砥砺前行的不竭动力,让深圳没有停留在低端产业的层面,而是不断向前演化,不仅成为了先行示范区,还处于一个在全世界范围内影响都很大的城市群:粤港澳大湾区。
这也意味着,深圳要把高新技术产业这面旗帜举得更高更稳,更好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近年来,深圳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扎实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创新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不断增强。
来看一组最新数据:
2019年1-11月,深圳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产值23878.48亿元,同比增长10.41%,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8190.14亿元,同比增长11.52%;
PCT国际专利申请量常年保持在全国的34.8%以上、连续16年居全国城市首位;
深圳国家高新区排名稳居全国第2位。
这背后,是深圳优化政策环境、聚焦人才发展,前瞻布局产业、强化基础研究、打造大湾区创新平台高地、构建多层次金融服务体系等多项工作的全面发力。
具体来看,深圳构建起了“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产业化+科技金融”全过程创新生态链:
推出“科改22条”创新举措,让科技计划项目管理更加符合科研规律;
出台“81条”人才新政,放宽人才落户限制,实现人才引进秒批;
出台AI、5G、8K、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等领域高质量发展专项政策,聚焦高端通用芯片等核心关键元器件,组织实施重点技术攻关;
坚持每年安排30%以上的科技财政资金持续投向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2019年投入48亿元、占市财政科技投入的37%,带动全社会研发投入达1164亿元;
实施最严格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出台营商环境改革20条,加快“秒批”“不见面审批”改革,最大限度为科创企业、科研机构和人员等创新主体等“松绑”、“加油”;
……
2020年,深圳正以全市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作为重要开局,发挥“双区驱动效应”,争当新时代科技创新的引领者、推动者、实践者。
可以预见,未来在这里,将有更多元化的高精尖产业汇聚新动能,更高层次的科技英才凝聚新力量,让这座城市不断焕发出新的魅力、动力、活力、创新力。
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创新是深圳经济特区40年砥砺前行的不竭动力,也必将是深圳在新时代走在前列、新征程勇当尖兵的核心引擎和强大动力。全市科学技术奖励大会的召开,彰显出深圳把创新驱动发展作为城市发展主导战略的坚定意志,体现出深圳在新起点上跑出创新“加速度”、不断巩固和提升创新发展优势的不懈追求。
世上一切事物中人是最可宝贵的,一切创新成果都是人做出来的。创新不易,需要用汗水和智慧浇灌。隆重表彰为深圳科技创新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让他们名利双收,经济上有实惠、工作上有奔头、社会上受尊敬,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激励方式,有利于激发全社会的创新活力和热情。
过去两年,一批有影响力的创新成果脱颖而出,推动深圳原始创新取得新突破,服务国家战略站上新高度,高精尖产业汇聚新动能。今年的全市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对过去两年共208个项目和20名人选予以奖励。其中,企业创新主体地位突出,过去两年由企业主持完成的获奖成果分别是92项、73项,占比分别为87%、74%,有力支撑了深圳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青年科技人才快速成长,逐渐成为科技创新的“中流砥柱”,过去两年80后科技工作者参与获奖的有127项,创新活力四射、潜力无限。
在粤港澳大湾区和先行示范区“双区”建设全面铺开、纵深推进的大背景下,深圳要用更大的创新发展能级和优势作为有力支撑,跑出创新发展“加速度”。瞄准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持续冲锋,每年拿出不低于30%的财政科技专项资金投入进去,为科技创新“种玉米”;在重点领域集合精锐力量实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行动,构建梯度攻关计划,解决“卡脖子”问题,挺直发展“腰杆子”,把竞争和发展的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深入实施加快高新技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七大工程”,继续大力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着力吸引更多优质企业集聚深圳,把深圳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大的优势转化为发展实力强的优势,更好发挥示范带动作用;从环境入手、从体制突破,向改革要动力、向开放要活力,加快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进一步营造支持创新的政策环境、法治环境、社会环境,打造一流的综合创新生态,激活创新创业创造“一池春水”。
科技改变世界,创新决定未来。深圳以全市科学技术奖励大会的召开作为重要开局,坚定实施创新驱动发展的战略定力,满载宏愿再出发!
内容来源:深圳发布综合深圳特区报、深圳卫视深视新闻等报道
如需转载,请注明以上内容
声明
1、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2、本网站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来留言告知,本站将立即改正。
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本站编辑修改或补充。
4、如本网站转载的作品涉及版权问题,请原作者持相应版权证明与本网站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