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经连续三年获得优秀提案表彰的在深省政协委员聂竹青,此次又带着新提案来到广东省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他告诉记者,今年拟提交提案建议开展跨市域公共住房建设城际合作,尤其是在深圳、东莞、惠州,希望打破行政区域壁垒,为公共住房建设找到一个跨市合作、多方共赢的新模式。
目前,由于土地资源有限,深圳难以持续增加住房供给。而东莞和惠州虽然土地资源多,但因公共设施与深圳相比不够完善等问题,也面临着公共住房紧张的问题。
“那为何不把深圳和东莞、惠州联合起来,取长补短?”聂竹青引用了一组数据:深圳全市约有8万人在深圳工作、在临深片区居住,其中居住在东莞的占67%、惠州占18%、香港占15%。从跨市域交通通勤数据分析,深圳与东莞、惠州的交界地区有形成新的组团趋势。例如,深圳的沙井、松岗、公明、光明等与东莞的长安镇、虎门镇、大岭山镇联系强度已经超过了和深圳其他区域的联系强度,它们自发形成了新的组团。
聂竹青认为,随着大都市圈发展及区域协同进一步加强,未来职住关系也需要在更大的区域空间尺度进行研究与统筹。开展跨市域公共住房建设,既能缓解深圳保障性住房和人才住房的建设筹集压力,一定程度上解决深莞惠三市居民的住房问题,又能促进东莞、惠州基础设施和市政配套发展,可谓一举多得。
建房,首先涉及的是用地问题。聂竹青想到的办法是,在市域交界处、轨道沿线,设置专项用地指标用于临深片区(东莞、惠州)合作建设大型安居社区。
伴随着住房带来的教育、医疗等问题,聂竹青则建议,省政府可协调深圳、东莞、惠州建立区域协调机制,就临深片区合作建设大型安居社区涉及的户籍、教育、医疗等配套政策的突破进行沟通,将区域联动向纵深推进,推动建立都市圈城际住房合作机制。
家有了,去上班自然不能缺少公共交通设施。聂竹青建议,省政府统筹协调深圳与东莞、惠州等地区的城际公共交通接驳和线路规划工作,通过推进城际线建设,大力推进深莞惠三地边界地区合作共建,实现空间、功能和设施的协同发展,形成深莞惠一体化通勤圈。
声明
1、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2、本网站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来留言告知,本站将立即改正。
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本站编辑修改或补充。
4、如本网站转载的作品涉及版权问题,请原作者持相应版权证明与本网站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