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支持光明科学城建设 加速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
4月14日上午,深圳市政府新闻办联合深圳发布在市民中心举行《深圳市政府关于支持光明科学城打造世界一流科学城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若干意见》)的新闻发布会。市发改委、光明区政府等相关领导和负责人向媒体介绍《若干意见》的出台背景、主要内容和亮点,以及光明科学城的规划建设和发展目标。
光明区委书记王宏彬、光明区区长刘胜、市发改委副主任曾坚朋等出席新闻发布会,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政府新闻办主任王楚宏主持会议。市发改委副主任曾坚朋首先介绍了《若干意见》出台背景、主要内容等情况。
曾坚朋介绍,去年2月,中央出台的《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大湾区要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而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建设离不开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这个关键和核心的支撑。去年8月,中央支持深圳建设先行示范区的意见中,明确提出要以深圳为主阵地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近期,科技部、发展改革委等国家五部委联合印发的《加强“从0到1”基础研究工作方案》中,首次正式提出“深圳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从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到深圳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大湾区尤其是深圳的高看一眼和厚爱三分。
此次市委市政府出台《若干意见》,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充分贯彻落实中央和省的战略意图,从全市层面统一思想,抢抓机遇,集中资源,整合力量,主动作为,全力支持光明科学城打造世界一流科学城,有力支撑“双区”和“双中心”建设。“双区”是大湾区和先行示范区,“双中心”是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和深圳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若干意见》共十个部分,包括总体要求、面向产业需求构建综合科研体系、集聚全球优秀人才和创新团队、培育支撑高质量发展的新兴产业、加大资金保障力度、加强规划管理和空间用地保障、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公共服务配套供给、深化科技体制机制创新、完善组织保障体系等内容。曾坚朋介绍,《若干意见》的主要亮点可以归纳为“五个新”:一是构建产学研深度融合创新的科技研发新体系。借鉴国内外知名科学中心的建设经验,《若干意见》提出光明科学城将面向产业需求构建综合科研体系,以产业需求为导向,系统布局建设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前沿交叉研究平台、研究型大学、科研机构、产业咨询高端智库,强化服务产业、成果转化导向,提升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科研效率和共享水平,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创新。二是催生实现重大科学突破和引领产业发展的新成果。大湾区拥有高度市场化的优势和雄厚的产业基础,《若干意见》提出光明科学城将紧扣大湾区产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要求,培育支持高质量发展的新兴产业,依托高水平综合科研体系,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建设以科研经济为主导的新型产业园,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中试转化基地和制造业创新中心,催生能够取得实际应用效果的标志性成果。三是打造全球高端创新人才和团队汇聚交流的新平台。《若干意见》提出光明科学城将建立健全高水平人才引进管理机制,推行精准引才创新举措,加大柔性引才力度,集聚全球优秀人才和创新团队,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创新人才高地。四是建立充分激发创新要素活力的科技管理新机制。光明科学城建设除了打造科学研究的“硬条件”之外,还将积极营造制度创新的“软环境”。《若干意见》提出光明科学城将深化科技体制机制创新,围绕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运行模式,科研项目经费改革,知识产权创造、保护和运用,人才评价制度改革等方面先行先试、探索新路、形成示范。五是开创产业发展和城市建设深度融合的新局面。产城融合已成为现代科学城建设发展的趋势,《若干意见》从资金和空间保障、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配套供给等方面提出系列创新举措,全面提升光明科学城的城市功能和品质,实现产城融合发展。对于光明科学城的目标,曾坚朋表示,根据《若干意见》,光明科学城的规划建设将分三步走:一是到2022年,初步形成世界级科学城的核心功能,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初具雏形,国际一流大学和一流科研机构建设加快推进,成长出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企业;二是到2035年,基本建成高度国际化的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核心承载区,形成学科与功能布局合理、性能水平全球领先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培育出一批引领未来发展的新兴产业集群;三是展望2050年,全面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学中心,持续产出大量前瞻性基础研究和引领性原创成果,成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策源地,成为我国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重要引擎。光明科学城的宏伟蓝图离不开重大的项目支撑。曾坚朋表示,光明科学城的建设,绝对不是搞房地产开发。目前,光明科学城重大项目库已形成项目储备—前期—开工,滚动、梯次推进的机制,已入库的政府投资项目约50个,总投资约1700亿元。主要包括面向重大产业需求集聚建设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前沿交叉研究平台、规划建设创新载体等五类项目。从项目推进情况来看,一批重大项目正全速开工建设,很多都是百亿级项目,包括综合粒子设施、深圳湾实验室、中山大学深圳校区、中科院深圳理工大学、超算二期等项目,不仅在国内领先,在国际上也拿得出手。光明科学城作为深圳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核心承载区,其近两年的规划建设和下一步工作情况备受瞩目,光明区委书记王宏彬和区长刘胜就此做出详尽介绍。王宏彬表示,通过两年的不懈努力,从完善规划政策、建设大科学装置、集聚创新平台、攻坚土地整备、提升城市品质等五个方面开展工作,光明区着力打造不一样出彩的科学城。一是坚持规划先行,加快搭建规划政策体系“四梁八柱”。目前,光明科学城总体发展规划已基本编制完成,空间规划纲要已经市政府常务会审议通过。光明科学城规划面积99平方公里,以“一心两区、绿环萦绕”为空间格局,“一心”即光明中心区,“两区”即装置集聚区、产业转化区,按照“世界眼光、国际标准、中国特色、高点定位”的要求,以“蓝绿为底、组团镶嵌、乐居宜业”为原则,将建设一座开放创新之城、人文宜居之城、绿色智慧之城。二是坚持科学先行,牢牢抓住大科学装置建设这个“牛鼻子”。2018年,为了加快合成生物研究、脑解析与脑模拟等首批设施落地,仅用6个月即完成项目审批、用地手续、方案设计及工程招投标全部程序,目前装置土建工程已进入主体施工阶段,年内可全面封顶。此外,还有综合粒子设施、材料基因组、精准医学影像大设施等正抓紧推动具体建设事宜。三是坚持创新平台集聚,加速构建全链条的创新生态。去年,光明区与深圳湾实验室、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广东省实验室(深圳)两家省实验室签署了合作协议,目前正在装修改造或加快组建。除了集聚一流基础研究机构,光明科学城内还布局了中山大学·深圳、中科院深圳理工大学等两所研究型大学,可为科学城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供给。四是坚持土地整备先行,着力推动国土空间提质增效。加快推进科学城土地整备任务,为建设世界一流科学城腾挪出发展空间,是贯穿这两年光明科学城建设最重要的任务之一,去年全区整备入库土地面积超过10平方公里,总量连续4年全市第一。五是坚持城市配套先行,不断提升城市品质。按照“科学之都、湾区之芯、绿色之城”的建设目标,围绕完善科学服务配套、加快建成医疗和教育高地、全面建成公园之城、轨道6号线三大站点,高起点谋划光明中心区规划和城市设计,着力打造深圳北部“城市心脏”。在吸引高端人才方面,光明区高标准完善城市综合配套不遗余力。刘胜介绍,城市环境对于吸引高素质人才非常关键。光明区对标国际大都市中心城区高起点规划建设,打造独具风情的城市环境,“两横两纵”主干道路建设按下“快进键”,努力建成“公园之区”和“世界著名花城”;打造一流的教卫文体配套,未来5年新建扩建改建32所公办学校,新增学位5.9万个。医疗方面,中山大学附属七院已建成,市中医院光明院区也正在建设之中;打造完备的人才住房体系,未来5年预计将陆续建成18个公共住房项目,可提供各类公共住房超过4万套;打造便利的交通出行环境,对两条连接市内的主要高速道路进行市政化改造,轨道交通方面也将连通光明和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形成名副其实的科技线路。
王宏彬表示,光明区根据《若干意见》,明确了八个方面45项重点任务,审议通过了《光明区推进光明科学城建设2020年工作方案》,正在抓紧制定落实《意见》的三年行动方案,确保光明科学城建设各项工作落到实处。接下来,光明区将以深圳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为总牵引,全面落实《若干意见》要求,以主阵地作为加快推进光明科学城规划建设,争取“一年见成效、三年大跨越”,推动光明创新水平、产业能级、城市品质实现大发展、大提升、大跨越,为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作出光明贡献。
发布厅邀请您关注“i深圳”
“i深圳”app二维码
“i深圳”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 深圳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