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大家有木有感觉
自从冷空气退出舞台后,
深圳的天气越来越热
连续几天最高气温30℃+
有多少小伙伴已经开空调了?
除了高温,还干燥
每天喝了一堆热水还是无济于事
这是怎么肥事?
不少人感慨:请问深圳是入夏了吗?!
我们经常看到xx地区入夏失败
那么气温达到什么条件才算是入夏?
要回答这些问题
就要先说一下入夏的标准
深圳入夏标准:满足5天滑动平均温度≥22℃,并且后续五天的滑动平均不低于22℃。
即使今年深圳有过两次
因为冷空气影响而宣布入夏失败
这一次终于入夏成功了!
根据目前气候监测情况以及未来天气趋势判断
我市在今年的4月26日成功入夏
也就意味着
我们要经历平均持续196天漫长的夏天了
↓↓↓
截至4月30日,深圳五天滑动平均气温(4月25-29日)22.9℃,今年以来第三次出现五天滑动平均气温大于22.0℃的情况,前两次分别于3月下旬和4月中下旬达到,但因受到冷空气的影响导致五天滑动平均气温有低于22.0℃情况出现,从而宣告入夏失败。
结合气候背景分析,预计后续五天滑动平均气温再降到22℃以下的可能性极小,故深圳已入夏,入夏日期为4月26日,比气候平均入夏日期(4月21日)偏晚5天。
那么入夏后深圳天气
整体趋势会是怎样的呢?
在深圳生活的小伙伴肯定知道
夏季意味着会有经常性的
高温多雨可能还会遭遇台风
根据1953-2019年数据统计,深圳夏季的平均气温26.9℃,平均最高气温30.6℃,历史极端最高气温为38.7℃,出现在1980年7月10日。
气象学上把日最高气温≥35.0℃的天气称为高温天气,历史上深圳的高温天气均出现在5~10月,其中7~9月的高温天气最多,占历史高温天气总日数的87.4%,高温天气最多的月份要属7月,历年平均有1.3天。
气象学上将日最高温度≥32.0℃且日平均相对湿度≥80%的天气定义为“桑拿天”。夏季的深圳就像一个巨大的桑拿房,“蒸桑拿”时间主要集中在5-9月,其中8月的“桑拿天”平均有8.0天。
深圳的雨主要集中4-9月,也就是深圳的汛期。这期间的平均累计雨量占年平均累计雨量的85.1%。
4~6月是深圳的前汛期,受锋面低槽、热带云团、东风波等影响,雨水迅速增加,暴雨天气多。7~9月是深圳的后汛期,主要受热带气旋(台风)的影响。
深圳全年各月份均有可能出现暴雨,其中夏季是暴雨多发季。深圳全年平均暴雨日数9.0天,其中夏季占了8.2天。暴雨最高峰出现在8月,月平均暴雨日数有1.8天,其次是7月,月平均暴雨日数1.7天。
对深圳有影响的热带气旋最早出现在4月,最晚是12月,其中7~9月为集中期,因此夏季有台风季节之称。
根据1953~2019年的资料统计,影响我市的热带气旋平均每年有4个,7~9月平均有3.1个,占年平均台风数量的76.9%。其中8月份最多,平均有1.2个,占29.1%;7、9月份平均有1.0、0.9个,各占26.1%和21.6%。
原文中此处为投票,暂不支持采集
再来深度关注下天气
1-4月:
“前暖后凉、干燥少雨、无回南天”
01
前暖后凉
今年1-3月深圳异常偏暖,平均气温比常年同期高2.1℃,为有气象记录以来第2高。4月冷空气活动频繁,截至28日气温与常年同期相比偏低1.3℃,为近十年同期最低。
▲近10年4月1-26日深圳市平均气温历年变化
02
干燥少雨
今年以来全市平均雨量209.1mm,较近五年同期少了三成左右。天气干燥少雨,平均相对湿度76%,比去年同期偏低4个百分点,森林火险等级高。
03
无回南天
今年未记录到回南天。据统计2018年以来春季都未记录到回南天,与近十年平均每年3天反差大。(说到这里好多人都在开心了)
▲近10年春季深圳市回南天日数变化
造成这三个特征的原因是
今年以来大气环流异常
导致天气气候与常年差异较大
预计近期将形成一次弱的厄尔尼诺事件
1-3月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强度持续偏强;冷空气影响偏弱,导致气温持续偏高。4月份以来环流异常,副热带高压加强西升,暖湿气流减弱;同时冷空气频繁影响广东,难以形成强烈的冷暖气流对峙,导致深圳降水偏少,强对流天气偏弱。
说到这里很多人关心的回南天
为啥也没有出现呢?
首先我们需要搞明白
“回南天”的形成需要满足两个条件:
▼
1、受较强冷空气影响出现明显降温,室内充分冷透;
2、冷空气过后即转受暖湿气流影响,迅速回暖,使水汽在室内墙面凝结成水珠。
so~总结来说就是
近3年春季未出现回南天
主要是冷空气和暖空气这两位“兄弟”
相互配合不足
五一假期期间(5月1-5日)天气总体平稳,以多云为主,早晚有轻雾,5日前后偶有短时阵雨,最高气温可达31-32℃,近期干燥少雨,天气炎热,森林火险黄色预警持续生效。
总体来说,阳光充足
老天爷还是想让在深圳的亲们
过个热情的假期~
中午前后体感还是比较热的
大家出门注意防暑防晒
居家或户外要注意用电用火安全
资料来源:深圳天气
如需转载,请注明以上内容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 深圳发布
声明
1、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2、本网站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来留言告知,本站将立即改正。
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本站编辑修改或补充。
4、如本网站转载的作品涉及版权问题,请原作者持相应版权证明与本网站联系。
- 上一篇: 众志成城,致敬城市建设者!
- 下一篇: 《柳叶刀》深圳报告受国际舆论关注 带给我们哪些启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