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事 | 龙岗医卫事业跨越式发展让战疫有底气
10家区属公立医院发热门诊提供24小时全天候诊疗服务,6285名医务防疫人员投身一线岗位,区内5个病毒检测点累计检测核酸样本25万余份,3家互联网医院330名医务人员线上接诊5396次,对区内5万余名参与防疫的公职人员进行培训……对于实际管理人口超过500万的东部大区龙岗而言,数据所体现的医疗卫生系统投入的资源说明了这场“战疫大考”带来的考验多么巨大,所取得的成绩多么来之不易。
面对来势汹汹的疫情,龙岗医疗卫生系统采取了迅速有效的应对,得益于近年来该区打造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与市民群众健康需求相匹配的卫生健康服务体系所打下的坚实基础。在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中,医疗卫生战线的“变”,体现了龙岗持续加大民生投入、提升发展平衡性协调性的不变决心。
疫情防控期间,龙岗区内10家公立医院开设发热门诊。
真金白银投入
医卫事业实力大增
“早、细、严、实、暖,这五个字总结了龙岗医疗卫生系统的战疫工作。”龙岗区卫健局局长朱武说,由于龙岗人口基数大、外来人口多,所以防控工作备受关注,“由于各项举措都开展得很迅速到位,因此外界评价说龙岗此次防疫的表现可以作为公共卫生应急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生动样本。”
这个评价实至名归。在全省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前一周,龙岗区就已经启动“战时”医疗资源统筹调配工作,短时间内完成全面动员、力量集结和精准部署。大年初二全区卫健系统11985人到岗,首先全力保障一线医疗救治需要,再按照需求做好不同梯队人力储备。疫情防控期间,6285名医务防疫人员投身医疗救治、疾病防控、交通检疫、社区防控等一线岗位,汇聚起众志成城、全力以赴、共克时艰的强大力量。
同时,迅速提升医院收治能力,区内10家公立医院开设发热门诊,龙岗中心医院等4家区级定点收治医院快速增设隔离病房,以超常规速度完成2个临时收治点流程改造,3天半腾空一家二级综合医院,6天完成一家护理院改造,在最短时间内将全区隔离留观床位扩充至197张,数量位居全市各区前列。
在临床核酸检测环节,龙岗卫健系统展现了强大的能力。区内5个病毒检测点,每日最大检测量1800份样本,截至目前,全区累计检测样本25万余份。
此外,龙岗中心医院、区人民医院、北中医深圳医院(龙岗)等3家互联网医院快速开辟出疫情防控“第二战场”,1月26日上线新冠肺炎网上免费咨询,不见面提供接诊服务。与此同时,网上医院也能保障居民其他常规医疗需求。
“能短时间内调集这么多资源,紧张有序地铺开‘战场’,背后的原因是经年的积累。”龙岗区卫健局有关负责人以“云诊疗”平台为例说明龙岗在医疗卫生事业上的超常规投入和前瞻眼光。早在疫情发生之前,龙岗区就在全市首创“区域+医院:双通道微信就医服务”,居民通过“龙岗健康在线”一次注册认证即可实现智能导医、预约挂号、候诊提醒、在线支付及检验结果查询等线上全流程就医服务。同时,人脸识别、自助一体机、移动护理、物联网医疗、智慧药房等大量现代信息技术在龙岗区各公立医院加速应用,互联网医疗已现雏形,在防控疫情期间发挥了重要作用。
市民孙先生在疫情期间并未因无法到医院就诊感到不便,他用手机连接互联网医院,通过医生网上视频问诊,为自己开了一张中医续方单,药品也随即快递到家。“对长期服药的慢病患者来说,这样就医太方便了!”
很难想象,这是很多“老深圳”固有观念中“看病难”的龙岗。作为原特区外地区,龙岗清醒地认识到早期由于区域发展不平衡带来的民生短板问题,并下决心迎头追赶。这一届龙岗区委始终强调:政府要过“紧日子”,让群众过“好日子”,多年民生事业欠账必须尽快补上。去年全区民生领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超八成。
近年来,龙岗进一步加大医疗卫生事业投入。2018年集中开工建设8个公立医院重大项目,7个社康修缮改造项目启动,15个项目计划投入150亿元, 5年内建成投入使用,预计可新增床位8000张,较2017年末增长160%。2019年,继续保持投入力度,22个公立医院和7个社康中心项目进展顺利,市平湖医院试运行,市吉华医院成为港中大(深圳)直属附属医院,市质子肿瘤治疗中心项目正式动工,区骨科医院一期建成……龙岗的优质医疗资源越来越多,为龙岗甚至深圳其他地区的市民创造更好的就医条件。
为了保障这些医疗项目的实施,龙岗成立了由区委书记和区长共同领衔担纲的公立医院建设和改革领导小组,统筹全区公立医院重大项目建设。预计到2020年,全区可供应床位数将达11640张,2025年可达20045张,届时每千人床位数将超过7张。
“2019年全区卫生事业费投入31.38亿元,比上年增长12.96%,在公立医院医疗服务、疾病预防控制、中医药、卫生监督、妇幼保健和其他卫生健康事业费上面皆有增量。有了真金白银的投入,迈出改革创新的阔步,医疗卫生事业的蓬勃发展给了龙岗抗击疫情的底气。”龙岗区卫健局这位负责人表示。
龙岗区六院医护用漫画加油鼓劲。
社康快速布局
织牢基层公共卫生网
疫情突如其来,“快”是公共卫生应急管理的第一要义。
“1月初,在武汉疫情初露端倪时,我们就有了充分的警觉,时刻保持危机意识。第一时间展开行动,组织流行病学专家对疫情进行科学研判。”龙岗区疾控中心主任刘渠说,
事实证明,这一系列判断是果断而具前瞻性的。随着疫情的蔓延,龙岗卫健系统已备好训练有素的“兵力”,为有序开展疫情防控工作赢得了先机。
——在调查关,组建164人的流行病学调查队伍,累计出动3548人次开展流调1732次。
——在城门关,每个检疫点派驻一支医疗队,24小时值守;龙岗区在抗疫战斗中先后启动了30余家健康驿站,每个驿站均有卫健队伍驻站。
——在小区关,全区各社康中心对9.9万名居家隔离医学观察人员进行跟踪,由社康组建的196支核酸检测采样团队完成了采样4.6万人次,核酸样本采集数量居全市第一。
——在复工关,对应全区177个安监网格,177支健康指导服务小分队自3月3日以来,出动17713人次,指导企业6308家。
3月初,龙岗街道的新美时五金制品公司复工。翰邻城社康中心主任韩云带领的健康指导服务小分队上门开展防疫宣传指导。企业负责人掌握了消毒液的正确兑水比例和操作方法后,感激地说:“幸好你们来了,否则我们每天的消毒工作白做了。”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再一次印证了公共卫生事业的重要性。龙岗的基层卫生防疫网如此密实,离不开长期的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尤其近年来,龙岗不断推进公共卫生机构改革,稳抓重大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加强公共卫生监督管理等,成绩斐然。
同时,广泛布局的社康中也在社区联防联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检验了龙岗区基层医疗服务体系的水平。
“我所在的社康中心要守护两个社区10万居民的健康平安,由于常年服务社区,所以居民对我们十分信任。疫情期间,参与‘三位一体’工作组对重点人群上门服务,对所有从疫情重点地区返回居民进行咽拭子采样,以及对部分慢病患者提供常规诊疗,都比较顺利。”坂田街道四季花城社区社康中心主任邓学文说。
据介绍,近年来,龙岗区不断探索分级诊疗体系建设的创新模式,于2013年在全市率先推行社康中心标准化建设,使得优质医疗资源有序有效下沉。“我们按照‘六个标准化’模式新建改建社康中心,创新‘院办院管’为‘院办公管’新体制,建立了一支高水平的全科医学技术队伍。”据了解,目前该区90%以上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都能在社康中心独立完成。
在此次疫情防控工作中,各社康中心联合社区工作站、社区警务室,落实“三位一体工作机制”,夯实社区联防联控体系。2248名医务人员覆盖111个社区,建立包干包点责任制,精准隔离、精准管理、精准到人到户。累计实施居家隔离医学观察101672人,解除隔离101882人。通过分诊预检、双向转诊、居家医学观察等措施成功发现病例,充分发挥社康中心的兜底作用。535个家庭医生团队投入社区联防联控“三位一体”工作中,通过电话随访、微信沟通以及上门随访,为居民提供健康管理和居家隔离指导服务。
龙岗区疾控中心检验人员即将进入实验室。
中医大展身手
龙岗输出战疫经验
彭晓洪是北京中医药大学深圳医院(龙岗)的一名中医主治医师,也是支援湖北的国家第四支中医医疗队成员。在随队赴鄂前,他就信心满满地表示,龙岗中医战疫的经验十分宝贵,他要全套带到武汉去。
在雷神山医院期间,彭晓洪以中医为主治疗病患,在使用中药同时,还采用了针灸、八段锦,以及借助龙岗抗疫经验,并使用医院寄给他们的耳穴压豆、中药封包、香囊等中医特色疗法进行辅助治疗。“从开科到3月28日关舱,病区共收治患者99人,治愈出院总人数95人。中医药参与率100%,其中纯中医治疗出院68人。我们的工作得到了上级领导部门和患者的高度认可。”
在抗击疫情阻击战中,龙岗区凝聚全区中医药系统的力量,充分发挥中医药的独特优势,功不可没。
作为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传染病专业委员会主委和深圳市中医药学会中医传染病专业委员会主委单位,北京中医药大学深圳医院(龙岗)成立了中医药防治专家组,其中有多名“抗击非典”老将,超九成都是医学博士,可谓“中医博士天团”。
“用中医药对疑似患者进行早期干预,可以有效截断、扭转病情。”防治专家组组长、医院党委书记胡世平表示。经历过“非典”,专家组意识到中医尽早介入的重要性和积极性,因此他们两次请战,向市、区卫生健康管理部门请求深入防疫工作第一线。1月31日,龙岗区在深圳率先开设了中医隔离病区,由北京中医药大学深圳医院(龙岗)组织专家指导会诊,深入辖区可疑病例观察点,积极参与疑似患者救治。
“针对疑似患者症状,我们制定出疑冠1号、疑冠2号、疑冠3号等三种中医药协定处方,并运用于疑似患者的治疗。”该院院长韩振蕴介绍说,在中医隔离病区,疑似患者以口服中药为主,辅之以八段锦教学、中药苍蒿酊剂燃熏和祛邪除湿香囊等中医药特色疗法,同时配合饮食和情绪的调理,全面调理患者身心健康。经过3天的治疗,中医隔离病区90%以上患者咳嗽症状消失,复查肺部CT炎症有不同程度改善,出院患者体温均降至37.5℃以下,住院期间无患者转为重症肺炎。
因为治疗效果显著,2月17日,龙岗区根据北京中医药大学深圳医院(龙岗)的干预方案,出台了《龙岗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疑似病例中医药诊疗方案(试行第一版)》,在全区包括所有综合医院推广疑似患者的中医干预方案。
除了派出彭晓洪医生赴武汉援助,龙岗中医向雷神山医院支援了包括中药防感香囊、防感汤、苍蒿熏剂在内的一批医疗物质,助力武汉进行新冠肺炎疫情的防控工作,将深圳经验带到更远。
北京中医药大学深圳医院(龙岗)作为深圳东部唯一的中医院,北中医深圳医院3年内通过三级医院评审工作,5年内成为三甲医院,不仅创造了国内医院发展史上的最快速度,并被省中医药局遴选为全市唯一一家中医医院治未病平台建设单位,并成功入选“广东省科普教育基地”(深圳首家)。
“这得益于龙岗区委、区政府的大力支持。”胡世平说,目前基层中医服务已覆盖全区,龙岗还出台关于推进中医药事业改革的实施意见,以着力构建优质高效的中医药服务体系,全面提升龙岗中医药综合服务能力,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中医医疗服务需求。
开放包容引才
人才队伍厚积薄发
“疫情发生以来,卫健局领导班子每天都要碰头汇总‘战报’,研究‘战术’,召开全区卫生健康单位调度会,哪里补物资、哪里增人员,马上调配、实时到位,确保全区卫生医疗资源一盘棋、上级指示落实不过夜、一线需求反馈不过夜。”龙岗区卫健局办公室副主任卢俊峰说。
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既考验党员干部勇当先锋,敢打硬仗的作用,同时也在考验龙岗医疗工作者的专业水平。唯有德才兼备的人才队伍,才能为牢固生命防线提供坚实支撑。在疫情防控期间,龙岗区迅速集结精兵强将,组建医疗、疾控、卫监等多条战线抗疫防疫人员,严控疫情区内传播扩散和再输出,筑牢疫情防控“铜墙铁壁”。
关键时刻“能顶上”“顶得住”,是龙岗区医疗卫生系统人才队伍建设“厚积薄发”的表现。
“不求所有,但求所用”。近年来,龙岗区深入实施人才优先发展战略,于2015年在全国率先出台柔性引才政策,向海内外广发“英雄帖”,不受地域、身份、户籍、年龄、人事关系、档案等限制,采用多种灵活流动形式,在龙岗的医疗卫生单位从事临床、教学、科研、技术服务、项目合作等工作,重点开展带教,培养本土医生人才梯队,推动龙岗科学研究水平和医疗机构实力的提升。
通过这一套灵活的人才引进机制,龙岗确保了人才得到了批量高效引进。2018年共成功引进5个深圳市高层次医学团队。如龙岗中心医院与澳大利亚马克·菲茨杰拉德教授创伤及危重症医学团队的合作项目正式签约,国家重点学科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消化内科团队整体入驻龙岗区人民医院,完成消化道早癌亚专科建设,使龙岗区人民医院消化内科这个过去寂寂无名的科室迅速跃上单科高地,各项业务指标达到省临床重点专科水平,被授予国家胶囊内镜研究中心临床培训基地。广州中医药大学深圳临床医学院、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五临床医学院也已顺利开展教学工作。
据统计,龙岗已柔性引进的医疗卫生人才中共有国家级重点学科带头人13人,国家级医学专业委员会二级分会副主任委员及以上17人,省级重点学科带头人12人,省级名医、名中医2人,省级医学专业委员会二级及以上分会副主任委员及以上13人。共开展新项目、新技术109项,其中填补区内空白75项,填补市内空白15项,填补省内空白4项。通过这一批人才的传、帮、带,共为全区各医疗卫生单位培养业务骨干125人。
“龙岗有越来越多的好医院、好专科,不出龙岗就可以请大专家治疗了。”患者邹先生在北京中医药大学深圳医院(龙岗)的吴孟超肝胆疾病诊疗中心接受手术,主刀的是“中国肝胆外科之父”吴孟超院士的高徒王义教授。有了这样国内最优秀的肝胆疾病治疗团队,深圳患者在家门口就能得到最好的治疗,珠三角的患者也纷纷慕名前来。
柔性引才使龙岗提升了诊疗技术水平,推动了科学研究水平和医疗机构实力的提升,同时也为龙岗确保人才“引得进、用得好、立得高、长得快”,探索建立了一套引才机制。
2019年度龙岗区骨科医院全职引进的技术二类骨干人才张莞岚医生在疫情暴发后,除了完成院内本职工作外,还主动请缨到健康驿站担任志愿者,为隔离观察人员提供生活照顾服务及专业防控知识宣传,得到健康驿站负责人高度赞扬。
龙岗区大投入、大发展的医疗卫生事业,在新冠肺炎疫情中经受了考验,也折射了龙岗区近年来民生事业突飞猛进的变化。龙岗区委书记张勇在龙岗区六届四次党代会提出,要铸就“龙岗幸福”,勇当深圳打造“民生幸福标杆”的排头兵。下一步,龙岗将坚持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热切期盼,将有限资源向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基本民生领域倾斜,提高有温度、可感受、可拥抱的龙岗幸福指数。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 深圳发布
声明
1、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2、本网站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来留言告知,本站将立即改正。
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本站编辑修改或补充。
4、如本网站转载的作品涉及版权问题,请原作者持相应版权证明与本网站联系。
- 上一篇: 今年1号台风“黄蜂”已生成,对深圳的影响是……
- 下一篇: 速观察:深圳与南方电网战略合作的三个看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