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控工作每日发布
5月26日0-24时,全省无新增确诊病例,无新增无症状感染者。
截至5月26日24时,全省累计报告新冠肺炎确诊病例1592例(境外输入197例)。目前仍在院3例。
截至5月26日24时,深圳累计报告新冠肺炎病例462例。
深圳101天本地感染病例零报告,确诊病例清零,正在医学观察的无症状感染者清零。
【境外输入】:当日无新增,累计报告境外输入病例39例。
【境内病例】:当日无新增,累计报告境内病例423例。
【无症状感染者】:当日无新增,全市尚在医学观察的无症状感染者清零。
累计报告确诊病例中,男性229例、女性233例。
目前,死亡3例,累计出院459例。
14名密切接触者正在接受医学观察。
3天7例!
复课复工后切勿“报复性运动”!
经过疫情“肥宅”后,很多人开始急于找回出汗的感觉,赶上夏天的脚步,快速瘦下来,回归日常。但近段时间,因运动损伤送医的新闻层出不穷:
南京34岁白领健完身心跳骤停。
南京一姑娘报复性撸铁后送医急救。
惠山区一女士报复性锻炼后,膝关节半月板的损伤。
长沙一医院3天内陆续诊断了7例‘应力性骨折’患者,且均为才复课没多久的14-15岁的青少年。
......
不断地,“报复性运动”被很多人提上日程,却反被“报复”(阔怕.gif)。
那复课复工后,到底该如何科学重启体育运动呢?一起了解下。
有人可能心里疑惑:只是回归到疫情之前的运动强度,怎么也会受伤呢?
这是因为疫情宅家,身体长时间的“运动停摆”,心肺功能和基础代谢能力都会下降,这些功能的下降就会导致供氧能力减弱,耐力和体力会不如从前,肌肉等“业务能力”也没法儿跟上大脑中的动力定型,所以很容易发生各种“翻车”事故,比如跑步当中肌肉拉伤、关节扭伤、韧带或软骨损伤等。
所以,为避免运动损伤,重启体育运动还要从长计议。
01.心急吃不了热豆腐,重启要循序渐进
复工复课之后的锻炼要听从身体的感觉,不能马上进行高强度的运动,比如长跑马拉松,还有青少年们最喜欢的足球、篮球比赛等极限或者对抗激烈的剧烈运动。
可以从中低强度的有氧运动开始,如散步、慢跑等,也可以选择娱乐性球类运动,如乒乓球、羽毛球等。刚开始运动时间可以尽量控制在30至40分钟,锻炼一段时间后,根据自身状况可逐渐增加强度和运动时间。
也可以参照一下“科学健身金字塔”,根据需求,选择合适的项目及控制好运动时间,进行科学、安全、有效的锻炼。
02.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案
各年龄层人群都有适合自己的运动方案,你可以对号入座:
8-12岁孩童期
此阶段的孩子力量、速度、耐力以及灵敏性都有了一定的基础,但骨骼相对较脆弱,因此要避免强烈的运动冲击,并注意运动时长。
建议这一阶段的孩子可以参加以下活动:
①打乒乓球锻炼身体的灵敏性,减轻眼部疲劳、预防近视
②打羽毛球能放松颈椎脊椎,增加心肺功能
③打网球增强身体的协调性
④学跳舞提高身体的柔韧度
12-18岁黄金期
此阶段是生长发育阶段,要注重骨骼生长及骨密度形成,同时也是心肺适能发育的敏感期,在锻炼时要尽量避开承重过大的运动。
乒乓球和羽毛球运动可以继续进行,篮球、足球、排球等球类运动也可以列入运动日程。
18-25岁成熟期
此阶段,身体功能处于鼎盛时期,心律、肺活量、骨骼的灵敏度、稳定性及弹性等各方面均达到最佳点。可进行高强度的运动,培养锻炼习惯,提高身体综合素质。
建议每周进行三次训练,最好有氧和力量训练结合,如健美操、瑜伽结合推举等。
26-45岁发胖期
这一阶段要防止脂肪的堆积,减缓压力。
男士要注重肌肉力量的训练,如推举,但要控制好强度,不要过于勉强自己;而女士可以进行低强度的有氧训练,如瑜伽、慢跑、爬山。
46-65岁衰老期
这个阶段人的体力和肌肉量开始下降,运动主要以对抗骨质疏松、肌肉松弛为主,要以安全、简便为原则。
推荐健步走,以改善血液循环、降低体脂率;静蹲、举哑铃等力量锻炼以增强或维持肌肉力量。
65岁以后老年期
65岁以后身体机能都是处于低水平,此阶段主要以提高生活质量、预防跌倒、提升心肺功能为主。
建议做轻柔的有氧运动(如太极拳、八段锦等)并配合适量的力量训练坚实肌肉、强化骨骼,并适当多补充优质蛋白质、钙质等营养素。
03.运动时,几个小细节要做到
① 热身:开始某项运动前,循序渐进地做一些简单的基础练习,让身体慢慢恢复肌肉记忆。
② 做好运动中的辅助保护:例如借助外在的辅助工具,包括合脚的鞋子和松紧适当的衣服、护膝护踝、登山杖等等。
③ 高度重视身体信号:运动中一旦感觉呼吸困难、心率加快到感觉心慌,出现停止运动也不缓解的大汗淋漓等情况,应该立即停止运动,并观察自身情况是否好转,若情况有更严重的趋势则需要前往医院就诊。
④ 冷身:对,你没看错,运动完了还要做“冷身”运动。它的重要性不亚于热身运动。让身体从运动状态过渡到静止状态的适应过程,可以避免运动者各项身体机能变化过快而影响健康。比如跑累了可以先缓慢地走走,然后再停止,休息。
最后再次郑重提醒:长时间没有运动,不适宜突然剧烈运动,运动要量力而行、循序渐进。
-End-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 深圳发布
声明
1、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2、本网站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来留言告知,本站将立即改正。
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本站编辑修改或补充。
4、如本网站转载的作品涉及版权问题,请原作者持相应版权证明与本网站联系。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