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米高度”参与城市治理——深圳儿童友好型城市建设从“概念”到“实景”
一座儿童友好型城市该呈现何种图景?
儿童出行安全的巴士,更多便利的母婴室,将社区改造得对儿童更友好,完善儿童公共参与的长效机制……2016年开始,深圳率先系统性提出“建设中国首个儿童友好型城市”目标,在城市治理中引入儿童视角,完善城市公共政策体系,构建适合儿童身心健康成长的城市环境,既是为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人才支撑的重大战略考量,更是深圳建设先行示范区、打造民生幸福标杆的内在要求。
经过四年多的实践,在深圳,建设儿童友好型城市正逐步从“概念”变为全面铺开的“实景”,成为一种全城共识和集体行动。
2015年12月9日,深圳市妇联主席马宏在市委群团工作座谈会上,首次建议将建设儿童友好型城市纳入深圳的“十三五”规划。2016年1月,深圳市委六届二次全会报告中就出现了“建设儿童友好型城市”的表述。“深圳是全国第一个将儿童友好型城市建设纳入到顶层设计中的城市。”马宏说。
目前,深圳出台了全国首部地方性建设儿童友好型城市纲领性文件——《深圳市建设儿童友好型城市战略规划(2018—2035年)》和《深圳市建设儿童友好型城市行动计划(2018—2020年)》,在全国率先发布中英文版儿童友好型社区、学校、图书馆、医院、公园、安全出行和母婴室七大领域建设指引,制定建设儿童友好型城市评价体系,其中大多为国内首创。
有儿童扶手、地面是橡胶软垫、晚上会散发彩虹般的光芒……近日,深圳首座儿童友好型天桥——罗湖区田贝天桥改造完毕,这座天桥位于罗湖区文锦北路,其周边有深圳市锦田小学、清秀幼儿园、天俊幼儿园等,故将其定位为“儿童友好型天桥”。
天桥在方案设计阶段曾向罗湖区儿童征稿,并从中归纳创作。田贝天桥设计灵感来源于儿童画作中的彩虹桥,天桥立面采用186块彩色渐变亚克力板,整体风格活泼,色彩鲜明,具有童趣,并配置儿童扶手、橡胶地垫等设施,满足儿童的使用需求。
记者从市妇联了解到,截至2019年底,全市共有儿童友好试点社区、街道、园区69个,学校17个,图书馆11个,医院13个,儿童友好实践基地21个。此外,100多家单位提出共建儿童友好实践基地,各类公园的儿童活动空间和自然教育设施场所得到提升,儿童友好出行纳入全市慢行系统同步改造。今年一季度,深圳公共场所母婴室建设超过800间。
2018年,福海街道被市妇儿工委确立为“儿童友好型街道”试点单位,成立了“儿童议事联盟”,以各社区、各学校儿童议事会为主体,通过“观点陈述、自由讨论、意见汇总、对话专家”,以“一米高度”审视辖区的空间和规划,让城市公共空间建设更加贴近儿童最真实的需求,并且规定所有儿童友好型项目的定位、规模、规划、工期等事项必须征求学校和儿童的意见。
按照《深圳市建设儿童友好型城市战略规划(2018-2035年)》提出的制度保障、空间建设、儿童参与三大策略体系,建立儿童参与的长效机制是其中重要一环,而“儿童议事会”则是儿童参与的一种重要的常态化形式。议事会通过收集儿童意见,让儿童参与社区、学校、社会公共事务。
据介绍,市妇儿工委牵头统筹,协调30多个职能部门和各级政府共同推进,企业、社会组织、儿童、媒体、公众自觉主动参与,先后与学校、社会组织建立儿童社会公共参与“支持联盟”和“服务联盟”,儿童友好的创新实践已扩展至社会各个领域,深入到各区、街道和社区基层。
“六一”国际儿童节系列活动将至
深圳儿童可收获“节日大礼包”
“六一”儿童节前夕,市妇儿工委、市妇联策划开展了以“童心·同心”为主题的“六一”系列庆祝活动,旨在增强少年儿童的人文认同, 做到共筑理想、共护家园。
记者从市妇联获悉,5月30日,第八届深圳儿童国际“云”论坛将全网首播,以“童心·同心”为主题,来自深港澳三地的11名儿童代表,聚焦“同心助力抗疫”“童心筑梦城市”以及“同心共树理想”等议题展开研讨,更好促进深港澳儿童学习和交流。今年“六一”期间,“2020深圳儿童友好灯光展示活动”将在鹏城亮相,以3分钟儿童节特别版主题灯光秀的形式,给儿童一个特别的节日礼物。
此外,市妇联还将为全市少年儿童送上一份“节日大礼包”。6月1日,市妇联将举行市妇儿大厦改造PPP项目启动暨签约仪式。据悉,妇儿大厦改造完成后将提供儿童探索馆、儿童探客、亲子阅读馆等更丰富的儿童服务。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 深圳发布
声明
1、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2、本网站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来留言告知,本站将立即改正。
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本站编辑修改或补充。
4、如本网站转载的作品涉及版权问题,请原作者持相应版权证明与本网站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