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着崎岖但又平整的盘山公路蜿蜒向上,漂亮的乡村小学、新盖的居民房、整齐的菌菇种养大棚、成排的太阳能风能发电路灯一一从眼前掠过。货车上卸下了自来水管道,林茂沟深的大山里正在实现自来水的全覆盖。在广西巴马瑶族自治县,一场日新月异的变化正在每一个乡镇山村里悄悄发生。
今年5月,曾经是国家级贫困县的巴马宣告整县脱贫。这场变革的背后,有着来自深圳的无私援助与协作帮扶。当大鹏湾的温热海风吹进巴马的秀丽山峦,“长寿乡”响起了崭新的时代旋律,为千年瑶寨带来了青春蝶变。
2016年,深圳大鹏新区与巴马瑶族自治县建立起扶贫协作关系。此后,“深圳”“大鹏新区”成为了巴马人话语中的高频词,巴马脱贫攻坚之路也因着深圳的助力而按下了“快进键”。
东山乡江团村村民兰美艳把一张“脱贫光荣”的证书贴在了墙上醒目的位置。她家里有9口人,5个小孩还在读书,其他家人则在广东务工和零星种养获得收入,生活困难。这几年,在东西部扶贫协作资金的支持下,贫困户从教育、住房、产业、农耕等多方面得到了各项补助和帮扶,帮助他们尽快脱贫。
兰美艳家里养的60只生态鸡也正是来自大鹏的订单式农业帮扶项目。“领到一批小鸡后,我们放在山里散养几个月,后面就会有人来收购。这些鸡虽然长得慢,但是肉质很结实鲜美,一只鸡可以卖到100元。”兰美艳不会讲普通话,她的侄子蒙朝阳告诉记者:“现在生活越来越好了,我们要感谢深圳,感谢大鹏新区。”
以“长寿乡”闻名的巴马原本是国定贫困县、滇桂黔石漠化片区县以及深度贫困县。“十三五”期间,全县有57个贫困村、65167个贫困人口,贫困发生率为25.50%。在扶贫协作工作中,深圳市和大鹏新区已累计为巴马投入财政性扶贫协作资金1.83亿元,帮扶巴马项目达68个,受益贫困人口5万余人。
帮扶之初,巴马因病致贫人口比例较高,达到14%。为此,大鹏新区联合华大基因完成全县5.9万名青少年地贫筛查,为4000余名6个月至6岁的婴幼儿发放“营养包”,提高巴马青少年健康水平和身体素质。国家基因库也专设了“巴马地贫样本库”,首次实现地贫防控数字化管理,有效阻断因病致贫的代际遗传。
2016—2019年间,巴马县52个贫困村、61969个贫困人口脱贫出列,综合贫困发生率降至1.24%。近两年,巴马的GDP和财政收入等多项经济指标增速更是排到了广西前列。2019年,巴马在广西脱贫攻坚成效考核中获得“好”的最高等次,在河池市绩效考核中位列第一名。2020年5月,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复同意巴马县脱贫摘帽,这座贫困县的面貌在脱贫攻坚的历史性进程中焕然一新。
来自深圳大鹏新区的扶贫干部马超在巴马呆满3年,俨然成为一名本地人——肤色黝黑,一口桂柳话讲得熟练,经常把“得不得”的当地方言挂在嘴边。3年了,他最高兴的事情是看到对巴马的帮扶项目一个个落实,而最郁闷的则是女儿在“我的家人”的命题画作中竟忘了画上爸爸。
“第一年来的时候,村里很多人还是住着残旧的木制吊脚楼,楼下养牲畜、楼上住人,雨天屋内也下着雨,卫生条件比较差。去年以后就很少看到了,村民们要么新盖了房子,要么搬去了移民安置点。”他说。扶贫协作以来的变化,大家都看在眼里。
教育和就业问题是移民安置的难点,也是精准扶贫的焦点。在教育方面,大鹏帮助当地建设了移民安置房,并配备了全县标准最高的幼儿园,协调深圳技师学院等院校招收392名贫困户学生就读并保障就业。在就业方面,大鹏带来了深鹏、华之萃和粤旺等深资企业,构建“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发展长寿养生食品产业模式,带动贫困农户以土地流转、劳务就业和资金入股等方式增收脱贫。
在凤凰村的粤桂扶贫产业食用菌示范基地,附着在菌棒上的猴头菌、茶树菇、榆黄蘑、猪肚菌、黑木耳等一丛一丛地冒了出来,长势喜人。采摘后,这些菌类将销往广西、广东各地。这也是专门为易地搬迁的贫困户们所设计的创业就业项目。如今,东山乡、凤凰乡的77户扶贫搬迁户已经认领了77个菌棚,从2019年开始,基地年均生产鲜菇500吨,为贫困户一年平均增收1万元以上。
良好的机制不仅能够为贫困户创造财富,更能激发起农户们勤奋努力的积极性。在平林村,县工作人员李润权介绍了巴马“五位一体”农村信用体系的建设。
由深圳企业提供技术支持的这一系统可根据农户在经济、文明、文化、社会、环保等方面的综合信用信息,评出农户的信用分数和信用等级,一旦失信,将降低其信用等级和授信额度,提高其贷款利率,并给全村其他农户带来影响,这样一来,互相联系互相制约的农村“熟人社会”传统就与市场的信用体系链接了起来,既建立了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又探索了乡村治理的新模式。
“原来在识别贫困户时,有的农户有‘评分越低越可能被评为贫困户,越可能享受扶贫政策’的思想,而现在通过信用体系,我们建立起‘评分越高信用等级越高,越能得到更多政策支持’的正向机制,激发消除贫困的内生发展动力。”李润权说。
6月4日,大鹏新区—巴马瑶族自治县东西部扶贫协作第十次联席会议在巴马县委举行,这也是巴马脱贫摘帽后的首次联席会议。帮助当地脱贫摘帽的任务已经圆满完成,但对于扶贫协作工作而言,这还只是一个良好的开端。
“3年后再次来到巴马,明显感受到了巴马发展的新水平、城乡的新面貌。在两地的共同努力下,巴马脱贫攻坚战已取得了决定性胜利,东西部扶贫协作工作成果喜人。”再次率队赴巴马深入推进扶贫协作工作的深圳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李小甘说。
近年来,深圳市、大鹏新区和巴马县的扶贫协作之路,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东西部扶贫协作要实现“产业互补、人员互动、技术互学、观念互通、作风互鉴,共同发展”重要指示的生动实践。李小甘表示,下一步,深圳还将有针对性地落实产业提升、就业扶持、互相合作、兜底保障等扶贫政策,加快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推动巴马实现高质量脱贫,不断提升老百姓的幸福感、获得感。
会上,大鹏新区党工委书记杨军也表了态:“新区将乘势而上、尽锐出战、接续奋斗,确保对口巴马扶贫协作工作劲头不松、标准不降、力度不减,坚决助力巴马打赢脱贫攻坚战。”
深圳为巴马再次带来了帮扶礼包——大鹏新区社会帮扶资金捐献200万元,平安保险捐献100万元,深圳蓝韵公司捐赠一批价值300万元的医疗影像设备,助力巴马脱贫事业。
同时,深圳德保膳食公司与巴投集团签订了农产品销售合作框架协议。5日,由深圳市茂雄实业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的茂雄(巴马)生态康养农业产业园开工,这个预计投入2亿元的项目将采用“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化发展模式,以观光农业探索“旅游+”模式融入美丽乡村建设。
从资金的帮扶、干部的交流,到教育就业的支撑、项目产业的引入,将两地的协作关系越来越引向深入。而在深圳观念、深圳产业、深圳模式的带动下,一个全新的巴马更是渐渐勾勒成型。
沿着寿乡大道从巴马老城区向西北,人们会注意到巴马科创中心、中国—东盟(巴马)大数据云计算基地、巴马基金数字小镇、巴马国际旅游区展厅等建成或在建的巴马新地标。这里正是深巴两地共同推进的深圳—巴马大健康合作特别试验区。
“深巴试验区”展厅里,全景沙盘展示了这个提纲挈领式的规划——“深巴试验区”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巴马发展生态产业的重要指示精神,围绕健康食品、健康服务、健康科技等核心业态,打造以大健康为主题的生态产业集群,规划有微生物研究中心、遗传信息中心、新型互联网中心、再生科学中心等四大中心以及华为智慧穿戴基地、腾讯智慧农业基地两大基地,试验区融合深圳的管理经验、产业特色、技术人才优势与巴马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优势,以国际化、现代化的视野,重新为巴马的明天做出定义。
“通过‘深巴试验区’的建设,巴马希望能够在深圳的帮扶下,跟上深圳的脚步。”河池市委常委、巴马县委书记王军指向了沙盘上用红线围合起来的“深巴试验区”区域,那恰似一只展翅的大鹏。这是一个巧合,也是一个隐喻——带着深圳烙印的这座新城将代表着巴马的未来,从这里振翅高飞。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 深圳发布
声明
1、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2、本网站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来留言告知,本站将立即改正。
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本站编辑修改或补充。
4、如本网站转载的作品涉及版权问题,请原作者持相应版权证明与本网站联系。
- 上一篇: 新华社:“新基建”在深圳率先火起来!
- 下一篇: 7日深圳零新增!累计报告新冠肺炎病例462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