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资讯深圳资讯正文

全球知名创新之都,深圳凭什么?

小鹏 深圳资讯 2020-06-18 07:22:19 7710 0 科技深圳创新深圳
从深圳建市之初整个城市仅有两名工程师
到如今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106.3件

从“三来一补”
到全国高新技术产业的旗帜

40年来
几乎从零起步的深圳
已成为国际知名的创新之都

深圳GDP去年达2.69万亿元
人均产出和地均产出
均居全国各大城市前列


竞技机器人


创新是深圳的基因,也是新的历史节点下这座城市发展的生命线和灵魂。福布斯中国发布的“创新力最强的30个城市”榜单上,深圳位列榜首。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科技创新,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新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广东、深圳时强调,要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完善创新机制,全方位推进科技创新。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科技是战胜困难的有力武器。事实上,作为首个国家创新型城市和首个以城市为单元的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深圳坚持把创新作为城市发展主导战略,深化体制机制创新,打造高水平创新平台,为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提供科技支撑。

1

创新“矩阵”领跑行业

前不久,市场调研机构报告显示,2020年4月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华为历史上首次超越三星,成功登顶全球第一位置。凭借自研高性能芯片、制程工艺和5G网络先进技术,华为站稳国际高端手机第一阵营,深受海内外消费者欢迎。在产业和企业端,华为在全球5G标准制定、技术和商用筹备等方面都走在全球最前列。

成立于1987年的华为,是一个注册资金仅2万元的高科技民营企业,对准通信领域这个“城墙口”不懈冲锋,目前已经成为全球智能手机和5G领域的领军者。2019年华为实现营收8588亿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家连续多年进入世界百强的民营科技企业。

难以想象的是,1996年初,深圳只有60多家高新技术企业,全市产值过亿的高新技术企业仅20家。

如今,深圳科技创新型企业超过3万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由2010年的1353家增加到2019年底的1.7万余家,仅2019年就新增2700多家,形成强大的梯次型创新企业群。


海思的“麒麟”应用处理器芯片性能与高通“骁龙”相当,处于国际并跑地位;汇顶科技指纹识别芯片在全球处于领跑地位,自主研发的活体指纹识别芯片为移动支付提供安全保障;微芯生物历时10多年自主研发的一类新药西达本胺,作为一种抗肿瘤口服药物填补了我国T细胞淋巴瘤治疗药物的空白;迈瑞医疗以高质量、高可靠性的医疗器械攻下严苛的欧美市场,提升中国制造美誉度。

深圳高新技术企业创新能力不断提升,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生物与生命健康、新材料、石墨烯等领域部分核心技术水平跻身世界前列。


2

强基础补短板,原始创新能力大幅提升


今年4月,深圳首家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国家高性能医疗器械创新中心落地深圳,让深圳医疗器械界特别振奋。


国家级创新平台载体集聚顶级创新资源。创新中心主任郑海荣表示,该中心将打造创新、创业、产业融合的全球开放创新平台,推动高端医疗装备自主可控,抢占全球医疗器械技术与产业发展制高点。

科技创新要取得突破,需要基础设施、创新载体等“硬件”支撑。反过来,创新载体也是考量创新实力的重要标准。

深圳建市之初,科技基础几乎为零,没有一家“大院大所”。深圳采取量身定制的方式,创新机制,培育发展了多家集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产业化于一体的新型研发机构。如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等兼顾大学、研究机构、企业、事业的有利条件的“四不像”新型创新载体的模式。

近年来,深圳加大基础研究投入力度,超常规布局创新载体。创新载体数量呈现裂变式增长,国家级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了零的突破。国家超级计算深圳中心、大亚湾中微子实验室、国家基因库、鹏城实验室等陆续建成,诺奖实验室已授牌11家,国家、省、市级重点实验室、工程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企业技术中心等创新载体由2010年的419家增加到现在的2642家,其中国家级117家,省级957家。

今年初,科技部、发改委等国家五部委,首次将深圳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写入国家公开发布的文件,意味着深圳已经成为我国第四个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

“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将争取国家支持集中布局建设世界一流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专家表示,集聚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实验室、研发机构、科研院所、研究型大学以及顶尖科学家和高层次人才,重点开展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打造重大原始创新的重要策源地,强化原始创新能力,是深圳科技创新升级的核心引擎。

目前,深圳累计建成基础研究机构12家、诺奖实验室11家、省级新型研发机构46家,各类创新载体总量突破2642家。深圳创新发展动能更加强劲,PCT国际专利申请量常年保持在全国的30%以上、连续16年居全国城市首位。

3

前瞻布局,擦亮经济高质量发展成色


从“三来一补”到高新技术产业;从前瞻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到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深圳一直在谋划宏观发展、前瞻布局。


“在科技产业发展的顶层设计上,深圳市委、市政府的战略眼光功不可没。” 深圳市社会科学院一位专家表示,1993年,深圳主动放弃加工贸易红利,停止登记“三来一补”企业。1995年,深圳明确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的战略思想,引导企业建立研发机构提升自主创新能力。这一战略决策比国内其他城市早了10年。

回顾当初,深圳制定一系列战略方针,奠定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基础,远见卓识让人赞叹不已。《深圳市科技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规划》明确重点发展计算机、通信、微电子及新型元器件、新材料和生物工程等七大高新技术产业。“十二五”期间,举全市之力建设创新型城市。

为实现战略性新兴产业跨越攀升,深圳制订实施《深圳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以信息经济、生命经济、绿色经济、创意经济等为重点,不断提高创新能力,大力培育骨干企业,不断优化产业生态体系,引领产业向高端化、规模化、集群化发展。

“事实证明,深圳踩准世界科技革命发展的重要节点,可以说是抓得早、抓得准、抓得实。”深圳市国新南方知识产权研究院秘书长宋兵表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迅猛增长,使得深圳向创新更强、结构更优、质量更高的产业形态迈进,助力产业转型升级。

统计数据显示,深圳2019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合计10155.51亿元,比上年增长8.8%,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37.7%。其中,数字经济、海洋经济、新材料和生物医药产业均实现两位数增长。目前,深圳已成为国内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最大、集聚性最强的城市。


国际科技研讨会


深圳科技创新“简史”




十八大以来的深圳新作为


1

创新政策体系不断完善


2019年,市政府印发《深圳市科技计划管理改革方案》,推出“科改22条”创新举措,推行项目推荐“悬赏制”、评审专家“邀请制”,项目评审“主审制”,项目经费“包干制”,让科技计划项目管理更加符合科研规律。


疫情发生后,深圳首推“悬赏制”新冠肺炎防治科研攻关,不仅最大程度发挥防控抗疫科研经费效能,也充分体现“谁能干就让谁干”的创新活力。

此外,深圳建立最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出台营商环境改革20条,加快科技领域“秒批”“不见面审批”改革,最大限度为科技企业、科研机构和人员等创新主体等“松绑”“加油”。

2019年8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出台,深圳聚焦在大科学装置、高水平创新平台、强化基础研究方面发力,大力提升核心创新能力,为创新发展提供稳定持续的动力源泉。


当下流行的黑科技口罩


2

  加快建设国家科学中心

今年3月,科技部、发改委等国家五部委联合印发《加强“从0到1”基础研究工作方案》,全面加强基础科学研究,并确定深圳正式成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加强基础,苦练内功,深圳原始创新能力不断增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花落深圳,是这座城市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之路上不可或缺的一级“台阶”。

今年4月,深圳出台《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支持光明科学城打造世界一流科学城的若干意见》,全面部署光明科学城打造世界一流科学城需开展的重大任务,在科技创新圈链条的各个阶段提出政策措施,在高品质城区建设的各个方面提出建设计划,努力实现科技创新与城区建设的紧密结合、相得益彰。

按照规划目标,到2025年,初步形成世界级科学城的核心功能,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初具雏形,国际一流大学和一流科研机构建设加快推进,成长出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企业;到2035年,基本建成高度国际化的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核心承载区,形成学科与功能布局合理、性能水平全球领先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培育出一批引领未来发展的新兴产业集群。



3

打造创新人才“强磁场”


近年来,深圳围绕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和国际科技、产业创新中心建设,相继出台《深圳经济特区人才工作条例》《关于促进人才优先发展的若干措施》等相关法规和政策措施,推进创新人才政策系统性优化重构,深圳对人才的吸引力进一步增强。


“十三五”期间,深圳积极营造良好的人才发展环境,充分发挥人才在创新中的核心作用,更好地激发各类人才创新创业创造活力。在前沿科技创新领域吸引若干国际一流的科学家和创新创业团队来深发展;在主导产业、应用创新和社会服务等领域,吸引和培育一大批科技领军人才、青年拔尖人才,为促进深圳经济社会全面创新发展提供不竭的智力支持和创新动力。


近年来,深圳全方位打造“国际人才高地”,人才资源总量稳步增长。截至2020年6月,深圳已累计认定国内高层次人才1万余人,累计引进海外留学人员超过14万人。

十八大以来深圳科技创新大事记



2013年 

中国科学院大学深圳先进技术学院在深圳揭牌成立。


2014年

深圳组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获批,是党的十八大后国务院批准建设的首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


2015年

首届深圳国际创客周举行。


2016年 

中国内地首个以诺贝尔化学奖得主命名的研究机构——格拉布斯研究院,在深圳揭牌成立。


2017年

由深圳参与建设的“未来网络试验设施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获国家批准,这标志着深圳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实现重大突破。


2018年 

深圳鹏城实验室(深圳网络空间科学与技术省实验室)正式入驻万科云城,同时启动了首批五个科研项目建设。实验室建设目标为,至2030年,实验室争取迈入国家实验室行列。


2019年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出台,提出了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施工图”。


2020年 

深圳成为我国第四个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集中布局建设世界一流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



资料来源:深圳特区报
作者:闻坤 何龙
如需转载,请注明以上内容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                         深圳发布

 声明 

1、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2、本网站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来留言告知,本站将立即改正。
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本站编辑修改或补充。
4、如本网站转载的作品涉及版权问题,请原作者持相应版权证明与本网站联系。

本文链接:https://www.szxxw.com/xinxi/51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