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与创新,在深圳这座城市,成功造就彼此。
由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等编制完成的《中国城市资本活力指数报告》(2019)显示,在中国经济总量前20位城市中,深圳的上市公司数量和上市公司总市值分别位列第三、第二名。若以人均指标计,这两项数值高居第一。
实际上,上市公司正是深圳最具活力的企业群体。
来自深圳证监局的最新统计显示,2019年,深圳上市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65万亿元,相当于同期本市地区生产总值的173%。深圳上市公司支付各项税费共3804.79亿元,相当于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40.37%。
今年一季度,在全球经济遭受新冠疫情冲击、全国上市公司营业收入同比普遍下滑的情况下,深圳上市公司危中寻机、逆势而上,交出了一份来之不易的成绩单:全市304家境内上市公司中,仍有217家实现盈利,占上市公司总家数的71.38%,平均盈利额4.36亿元,与去年同期大致相当。
在新冠肺炎疫情所带来的经营逆境中,深圳新兴产业的活力更加鲜明地凸显出来。
上市公司一季报显示,全市304家上市公司所处12个行业中,包括金融业、房地产业在内的10个行业经营业务受挫,但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整体营业收入规模保持去年同期水平。以顺丰控股为龙头的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整体营业收入同比增长了20%。
更加引人关注的是,在全球经济普遍遭受重创的压力下,深圳仍有90家上市公司盈利且业绩有所增长,其中41家公司同比增幅更是超过50%。
细究这份名单可以发现,这里面有抗击疫情过程中表现最为突出的生物制药及医疗器械行业的领先型企业。例如,为全球生产监护仪、呼吸机、输注泵等生命信息与支持设备的迈瑞医疗,公司一季度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1.39%,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30.58%;还有第一时间提供了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盒(荧光PCR法)产品的华大基因,公司一季度营业收入同比增长35.78%,归母净利润同比增幅达到42.59%;更有全球化布局的医疗器械制造商理邦仪器,疫情期间公司累计发往海外上万套设备,一季度血气、心电、监护等产品增长迅速,收入、归母净利润、扣非归母净利润分别增长33%、121%和140%。
与此同时,一批早已在景气行业占据有利地形的科技龙头企业,今年也无惧疫情影响,继续呈现高增长势头。如5G产业链的优势企业立讯精密、鹏鼎控股、欧菲光、深南电路,电力设备行业的新兴蓝筹龙头企业汇川技术等……这批在各自细分行业快速崛起的科技蓝筹公司,今年以来更显英雄本色,逆风行船,依然航速不减,一季度业绩增速大幅超过去年同期水平。
极富活力的深圳新兴产业,自然成为资本市场的宠儿,受到各路资金的积极关注。
来自深圳证监局的统计显示,今年1至5月,深圳企业通过IPO、上市公司再融资、新三板市场融资、交易所债券市场融资等多种渠道,合计融资2635.48亿元。其中,9家实现首次发行上市的深圳企业,主要集中在互联网服务、高端智能制造、医疗器械、电子零部件等高科技领域,分别从科创板、中小板和创业板市场合计募集资金79.8亿元。
与高科技产业关系更为密切的另一路资本来自创投行业。作为全国创投业三大高地之一,深圳是全国民营创投机构最活跃的区域。此前发布的深圳创投行业分析报告显示,2019年,深圳创投业在全国完成投资497亿元、992个项目。去年开市的科创板,70家上市企业中有29家获得了深圳创投机构的投资。
与此同时,深圳通过多种渠道探索政府引导、基金市场化运作的管理新模式。2018年3月成立的深圳市天使投资引导基金,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杠杆放大、促进创新”原则,完成实际出资约20亿元,子基金规模累计近120亿元,撬动约70亿元社会资本参与早期投资,从而全力打造“基础研究+科技攻关+成果产业化+科技金融”的创新生态链。
深圳为什么能够超越北京、上海、广州,一跃成为城市资本活力之首?
《中国城市资本活力指数报告》3日发布,在中国经济总量前20位城市中,深圳的综合排名位居榜首。
城市资本活力指数由三个分项指数、五个指标组成:“规模指数”由上市公司数量和上市公司市值两个指标构成;“效率指数”包含人均上市公司数量和人均上市公司市值;“结构指数”即上市公司产业新兴度。这当中,上市公司数量和上市公司市值在规模指数中各占1/3和2/3的权重,人均上市公司数量和人均上市公司市值在效率指数中各占1/3和2/3的权重。结构指数反映的是某城市所有上市公司的产业新兴度均值。最后,对规模指数、效率指数和结构指数的排名进行加权求和,产生各城市资本活力指数的总得分。
不难看出,只有一座城市的上市公司数量多、个头大且科技含量高、代表着未来发展方向,城市排名才能靠前。
城市的发展靠的是资源要素的集聚与推动,尤其是资本的力量。企业上市后就是在吸纳全国甚至全球的钱来撬动自身发展,城市也就像多了一家吸引资本流入的发动机;这样的“发动机”越多,城市的资本集聚能力就越强,发展动力也更强。
一个月前中天精装在中小板上市,使深圳A股上市公司数量累计达308家,超过上海排名全国第二。尽管二者的排名还会出现“拉锯战”,但说明深圳实力不俗,而且创业板注册制改革的落地有利于深圳上市公司数量的壮大。
报告显示,深圳的“规模指数”比不过北京,和上海持平,但因产业新兴度排名更前而超过了这两个金融重镇。
上市公司的数量、规模代表着城市的过去,产业新兴度才真正代表着未来,也最为资本青睐。在资本市场,新兴企业的市盈率远远高于传统企业,就已经表明了资本的态度。而科创板的推出、创业板注册制改革的落地,也将加速资本与科技创新的整合。要保持资本活力,深圳必须提升产业新兴度。
产业新兴度才是未来区域竞争的关键所在。去年深圳地均GDP达到13.48亿元,但和对标城市相比仍有差距,香港约为21亿元、新加坡为33亿元、东京为31亿元、纽约则接近90亿元。要提高地均GDP,就必须发展效益和产值更胜一筹的新兴产业。只有让产业结构变得更“新潮”,深圳才能保持资本活力、奋力实现“双区”建设使命。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 深圳发布
声明
1、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2、本网站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来留言告知,本站将立即改正。
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本站编辑修改或补充。
4、如本网站转载的作品涉及版权问题,请原作者持相应版权证明与本网站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