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资讯深圳资讯正文

深圳:创新点亮特区文化梦想


今天,《中国文化报》推出聚焦深圳文化发展的重磅报道,展现《深圳文化创新发展2020(实施方案)》(以下简称“2020方案”)实施以来的探索与成效,文章回望深圳文化创新成果,感受创新如何点亮城市文化梦想,感受一座城市澎湃的文化脉动。

全国两会期间,《中国新闻周刊》推出重磅报道,深度观察新时代深圳的文化发展,给予深圳文化崭新定位——“东方文化新坐标”。


文章重点聚焦《深圳文化创新发展2020(实施方案)》(以下简称“2020方案”)实施以来的五年,文中称:深圳本是个文化资源并不丰富的新兴城市,但却充分发挥改革创新、包容跨界的基因,探索出一条独具特色的文化发展路径,为全国乃至全球提供了可借鉴经验,是新时代东方文化新坐标,具有重要的样本意义。


5年,只是历史长河的一瞬,对于疾步快行的深圳文化创新而言,却是足以写下恢弘长卷的一段隽永时光。


5年来,深圳市委市政府运筹帷幄,统筹部署。广东省委副书记、深圳市委书记王伟中,市长陈如桂高度重视深圳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多次强调,要扎实做好新形势下的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以新作为新担当谱写新篇章,推动文化强市建设再上新水平。深圳宣传文化系统积极推动,真抓实干,在文化创新路上留下了坚实的足迹。


自“2020方案”实施以来,深圳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李小甘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认准一个目标,构建五大体系,一年干几件实事,坚持数年,必见成效”。五年来,深圳的文化有哪些创新发展,取得哪些喜人成果,深圳如何脚踏实地推动城市文化影响力不断提升,成为“东方文化新坐标”。


今天,让我们一起回望深圳文化创新这五年,感受创新如何点亮城市文化梦想,感受一座城市澎湃的文化脉动。



注重顶层设计
推出“深圳文化创新发展2020方案”


新时代,深圳不仅经济科技要高度发达,文化艺术也要繁荣兴盛。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不仅要看经济、科技的“硬实力”,还要看文化、教育的“软实力”。对此,深圳市委市政府有着深刻的认识。


“十三五”开始,深圳文化在新起点上的谋篇布局,充满了创新的锐气。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市委宣传部、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课题组用半年时间调研,找寻深圳宣传文化工作面临的问题、短板和不足,在全面梳理之后,于2015年年底拿出一份沉甸甸的方案——《深圳文化创新发展2020(实施方案)》。这,就是深圳宣传文化系统耳熟能详的“2020方案”。


“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2020方案,坚持问题导向,致力于打基础、谋长远,补短板、强弱项。方案创新提出构建五大体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的城市精神体系、以国际先进城市为标杆的文化品牌体系、以媒体融合发展为标志的现代文化传播体系、以市民精神文化需求为导向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以质量型内涵式发展为特征的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建设与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相匹配的文化强市。


2020方案,是一张展示城市文化未来的“蓝图”,更是一张深圳文化创新发展的“施工图”。方案最大特点是“实”,细分出153项具体任务,并明确每一项任务的工作要求、牵头单位、完成时间。153项任务每一项都是一个创新点、突破口,其中不乏重大项目,如新一轮重大文化设施建设、特色文化街区打造,也不乏新的品牌活动,如“一带一路”国际音乐季、深圳设计周暨深圳环球设计大奖等,许多项目都需要从零开始规划,难度相当大。


2020方案发布,深圳放飞了新的文化梦想。五年过去了,蓝图是否已成真?截至2020年5月,153项重点任务完成了145项,完成率达94.7%。平均下来,一年干了30多件实事。数字是抽象的,但我们可以从五年来深圳的种种变化,了解这些项目的落地对一座城市以及我们深圳人的意义。


首推“文化菜单”
实现品牌文化活动“月月有主题,全年都精彩”


2017年文博会期间,深圳首发城市文化菜单,成为国内城市里第一份对标国际一流城市推出的文化菜单。文化菜单收录了国际化、标志性的品牌文化活动28项,涵盖文化艺术、创意设计、科技创新、体育休闲等类别。到2019年,文化菜单包含的活动达到34个。


打开文化菜单,人们可以看到多个新创立的品牌活动,比如“一带一路”国际音乐季、深圳设计周暨环球设计大奖、深圳(国际)科技影视周等。2020方案实施以来,深圳新增的重大文化品牌活动达18个。


在文化菜单发布之前,在许多场合,有关部门的同志们经常算一笔账:伦敦大型常设性文化节庆活动多达200个,香港有近50个,北京、上海有20多个,而深圳只有10个左右的大型文化品牌活动,有国际影响的屈指可数。大家会问:什么时候,深圳也可以像巴黎、纽约、伦敦那样,文化节庆琳琅满目,每年四季都有丰富多彩的国际化文体活动?


2020方案提出,创新城市形象标识,构建以国际先进城市为标杆的文化品牌体系。这个体系里,颇有创意的做法就是——发布“城市文化菜单”。




“城市文化菜单”,难的不是列菜单,而是做菜,甚至是研发新菜,并且是“世界色彩、中国风格、深圳口味”的菜单,做到“月月有主题,全年都精彩”。


如今,从春天奏响的“一带一路”国际音乐季的优美旋律,到夏天里火热举行的世界杯国际标准舞公开赛,从秋天里深圳国际科技影视周的酷炫上演,到冬日里的“创意十二月”,从年头到年尾轮番推出的一个个品牌文化活动,有一半都是“从无到有”新创立的。贯穿全年的文化活动,让市民们在一场场精彩纷呈的品牌活动中流连忘返。


打造文化地标
规划建设“新时代十大文化设施”


年初,深圳歌剧院面向国际设计界招标。深圳歌剧院正是备受瞩目的“新时代十大文化设施”之一。


“新时代十大文化设施”,是深圳市委市政府在新时代策划推进的重大文体设施规划建设。“新时代十大文化设施”的规划建设,是特区史上的第三次文化设施建设高潮。深圳歌剧院、深圳改革开放展览馆、深圳创意设计馆、国深博物馆、深圳科学技术馆、深圳海洋博物馆、深圳自然博物馆、深圳美术馆新馆、深圳创新创意设计学院、深圳音乐学院等“新时代十大文化设施”的规划建设,将让深圳人共享一流文化设施与文化服务。


除了“新时代十大文化设施”,深圳还打造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的“十大特色文化街区”。再过几年,随着这批文化设施和文化街区的建成,深圳的国际化城市形象将拥有更高的文化辨识度,深圳人将拥有更加高大上的文化空间。




最近五年,书城书吧的建设,为城市构筑了一道道美丽的文化风景。


市委分管领导形象地将书城比喻为“文化万象城”,提出了多个与阅读有关的理念,最紧跟阅读潮流的是,“阅读永恒,载体创新”;最能体现改革开放气质的是,“东方风来,书香满城”;最契合城市定位的是,“先读为快,行稳致远”;最温暖人心的是“让城市的每一扇窗户都透出阅读的灯光”。


理念精彩,推动给力。2016年3月,市委市政府作出重要决策,给予原特区外几座新建书城总投资50%的资金补助,也就是每建设一座书城,市政府给予一半的资助,并对中心书城的维修和新书城经营管理给予大力支持。



如今,深圳已拥有7座大型书城(包括一座民营大型书城),另有4座已在规划建设中,而遍布各街道的简阅书吧已超过50个。未来,深圳将在十区建成10座书城、100个书吧,让书城书吧成为广受市民欢迎的公共文化服务阵地。


改革攻坚克难
文化集团和文艺院团改革啃下硬骨头


2019年年底,深圳报业集团的“读特”APP和深圳广电集团的“壹深圳”APP的粉丝数都突破了1000万,迈入了千万级客户端行列。


如今,在深圳人的手机里,或多或少都装着来自这两个媒体集团的新闻客户端。除了读特、壹深圳,还有读创、深圳+、晶报、见圳、直新闻等。这些客户端的迅猛发展,正是在2020方案框架下不断涌现的媒体融合成果。


“不改没有出路,改了没有退路,迟改没有新路!”李小甘对国有文化集团所说的这句掷地有声的“深化改革动员令”,成为两大集团改革发展的共识。


几年来,两大媒体集团围绕2020方案和深化改革总体方案,不断改出新格局、创出新活力。“瘦身计划”的实施,让两大媒体集团轻装上阵:报业集团领导班子职数从17名减至11名,减幅达35%,集团本部由25个部门精简为15个,减少40%;广电集团领导班子成员由13人核减至9人,减幅31%,职能部门核减编制43个,缩减8%。


《2018年新闻出版产业分析报告》显示,在全国报刊出版集团总体经济规模排名中,深圳报业集团排名全国第七。深圳卫视收视率保持在省级卫视前10名,广播频率本地市场份额稳居第一。出版集团实现了公司化改造,从一个全民所有制的企业向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转变。




再来看看文艺院团改革。把它比喻为“硬骨头”,一点都不为过。以改革难度较大的粤剧团为例,在2017年院团新一轮改革之前,团里举步维艰,人心涣散。


改革启动后,在坚持改革不走回头路、坚持企业化运营的同时,粤剧团在管理体制上回归文化系统,对剧团的考核以社会效益为主,管理上更加专业。同时,从资金、设备、场地特别是艺术创作上都得到了市里更大力度的支持。此外,推动粤剧团与深圳戏院融合发展,建设“粤剧传承保护中心”……步步推进,让粤剧团的人吃了定心丸,干事创业的劲头也回来了。


院团改革,还有一大亮点——成立深圳歌剧舞剧院,这也是粤港澳大湾区唯一一个歌剧舞剧团。该院负责人充满感情地说,深圳成立歌剧舞剧院,承载了这座城市远大的文化追求,必将载入深圳文化发展史册。



因为院团改革,深圳交响乐团迎来腾飞契机。深圳市交响乐发展基金会理事会成立,请来了马蔚华、任克雷、谭盾等19位社会贤达当选为理事会成员,群星璀璨。


作品是文艺院团的立身之本,是文艺院团的灵魂。去年来,《我的祖国》《东江传奇》《追梦人》等由三家院团推出的原创新作广受好评。没有改革凝聚的人心、激发的活力,怎会有如今的生机勃勃!


文艺星空璀璨
精品活动和精品力作不断涌现


去年,深圳有史以来首次成为央视春晚分会场,“深圳七分钟”在央视春晚精彩亮相,令人惊艳。


春晚很成功,近几年,深圳举办的多场大型晚会都让人耳目一新,成为朋友圈里刷屏热转的“文艺大事件”。


“追梦”晚会的盛况刷屏了!800架无人机组成“大鹏展翅”太美太炫,被称作“文艺与科技完美结合的晚会”。





“我爱你中国”晚会亮相深圳湾畔!融入青春之城、科技之城、时尚之城、未来之城等元素,祝福新中国七十华诞。


《我的祖国》在北京国家大剧院演出!业界评价:这是继《黄河大合唱》之后,国内首部以赞颂祖国、讴歌新时代为主旨的大型交响套曲精品。




这五年,深圳文艺精品创作硕果累累。


最令人称道的是“五个一工程”奖。去年8月,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名单公布,深圳的歌曲《再一次出发》《信仰》,广播剧《大爱人间》,电视剧《黄土高天》等4部作品获奖,占了全省的三分之二。


去年,中宣部公布的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100首优秀歌曲中,深圳原创歌曲有8首。




令人称道的是,深圳启动文艺名家推广计划,遴选具有全国影响力、德艺双馨的文艺名家进行宣传推广,陆续推出了王子武、胡经之、但昭义、祝希娟、冯刚毅、何煌友(已故)六位深圳文艺名家。2019年12月,“今夜星空灿烂,致敬深圳文艺名家”文艺晚会举行。这是深圳建市40年以来,第一次以文艺界为主题的晚会,通过短片、现场互动讲述、话剧等多种形式,呈现出多位文艺名家人生中最闪光、最精彩的片段,无尽的温暖和感动在现场静静流淌,感人至深,催人奋进,展示了一座城市对文化的尊重。




五年来,深圳文化创新的成果还有许多——


深圳第五次荣获全国文明城市称号,正全力以赴争取文明城市“六连冠”;文博会影响力越来越大,是名副其实的“中国文化产业第一展”,文化创意产业坚持质量型内涵式发展,文创产业的附加值占全市GDP的比重达10%;学术建设一度被称作深圳文化的“短板”,近年来通过开展“学术名家计划”,聚天下之英才为我所用;深圳频繁参与国际文化交流,在全球版图上的形象日益清晰,2018年首次入选全球十大最佳旅游城市榜单……而在这背后,是一系列基础性的体制机制的建立:文艺精品生产机制、文明城市创建机制、舆情分析和新闻发布机制、人才培养机制、“大外宣机制”等。


时光荏苒,深圳文化再书新的传奇。


深圳文化创新这五年,以“2020方案”为总抓手,一件件“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正默默地提升着这座城市“看不见、摸不着”的文化影响力。在新时代的曙光中,“东方文化新坐标”的崛起,将使深圳的城市地平线更加美丽迷人。



资料来源:中国文化报、深圳发布
如需转载,请注明以上内容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                         深圳发布

 声明 

1、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2、本网站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来留言告知,本站将立即改正。
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本站编辑修改或补充。
4、如本网站转载的作品涉及版权问题,请原作者持相应版权证明与本网站联系。

本文链接:https://www.szxxw.com/xinxi/54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