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英杰团队联合美国斯坦福大学陈晓科团队,针对阿片类药物成瘾发现了两条神经通路的全新功能:分别调控成瘾记忆的形成和维持。此外,通过抑制其中一条通路,研究人员成功消除了小鼠成瘾的关联记忆,阻止了复吸行为的发生。
朱英杰团队在做实验
今年以来,因为新冠肺炎疫情,整个社会受到较大影响。在深圳,仍然可以看到基础研究取得可喜成果。除深圳高校以外,深圳企业、研究机构、医院等有不少研究发表于《自然》等国际顶级期刊。
每周五下午三点,朱英杰和深圳内尔神经可塑性实验室的其他几位团队负责人一起,与诺贝尔奖得主厄温·内尔教授一起开会研讨。
自去年3月落户中科院深圳先进院以来,内尔神经可塑性实验室在内尔教授的带领下,已经逐步建立起一支40余人的研究队伍,在药物成瘾、学习记忆、疼痛等多方面开展工作。
受今年全球疫情影响,内尔教授不能亲自到自己在深圳设立的实验室指导科研工作,改为网络会议的方式与研究员们交流。在例会上,每周都有人分享自己的工作进展、工作中遇到的困难等,内尔教授凭借深厚的经验积累,给予研究员们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建议,或者分享自己最新的研究和科学观察。在朱英杰团队“抑制通路消除成瘾记忆”的研究中,内尔教授就曾在试验方法中提出了很多富有建设性的建议。朱英杰坦诚:“得到内尔教授的亲自指导,我们少走了很多弯路”。
2019年,内尔教授全年到访深圳先进院7次,参加学术交流活动超过30天,他还亲自参与实验室建设与团队招募工作。朱英杰透露:“实验室的部分研究团队负责人,都是内尔教授亲自面试遴选的。”
其实,内尔神经可塑性实验室是深圳诺奖级实验室发展的缩影。从2017年正式启动诺奖实验室建设开始,深圳决定依托大学、事业单位、科技类民办非企业单位、科技型企业等单位,邀请诺贝尔科学奖、图灵奖、菲尔兹奖得主共建实验室。
目前,深圳共有11个诺奖级实验室,他们分别是:深圳格拉布斯研究院(南科大)、中村修二激光照明实验室(深圳中光工业技术研究院)、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瓦谢尔计算生物研究院(港中大)、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科比尔卡创新药物开发研究院(港中大)、深圳盖姆石墨烯研究中心(清华)、南方科技大学杰曼诺夫数学中心(南科大)、深圳内尔神经可塑性实验室(先进院)、马歇尔生物医学工程实验室(深大)、索维奇智能新材料实验室(哈工大)、斯发基斯可信自主系统研究院(南科大)、帕特森RISC-V国际开源实验室(清华)等。
这些诺奖实验室对于推动深圳基础研究工作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近年来,深圳发力基础研究,加快补齐原始创新能力短板,部分成果在今年也逐步显现出来。可以看到的是,今年以来,多篇文章在《自然》等国际顶级学术期刊上发表。
今年3月,一项发表于美国专业医疗研究杂志《Advanced Therapeutics》(国内译作《先进医疗》)的实验论文显示:来自南京医科大学的两个博士团队,率先采用了深圳企业烯旺科技独立知识产权的纯石墨烯发热膜柔性石墨烯器件作为远红外发射源,在肿瘤治疗领域发现了一种新的无创治疗方式,引发坊间关注。
5月18日,国际权威学术期刊《自然•微生物学》发表了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深圳合成生物学创新研究院刘陈立实验室的文章《链接大肠杆菌细胞生长和细胞周期的一般定量关系》,该文章以大肠杆菌为模式生物,揭秘了细菌大小的决定因素,推导出了全新的“个体生长分裂方程”,修正了该领域原有的两大生长法则,并对合成生物学领域生命体理性设计提供了相关建构基础原理。
5月26日,《自然》杂志以“Accelerated Article Preview”方式在线发表了题为《人类新冠病毒感染引发的中和抗体》(Human neutralizing antibodies elicited by SARS-CoV-2 infection)的研究论文。报道了深圳国家感染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南方科技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张政课题组与清华大学结构生物学高精尖创新中心张林琦、王新泉课题组的最新合作研究成果。该研究分离得到的高活性中和抗体为治疗性抗体药物开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基础研究是科技创新的源头动力。对深圳来说,基础研究道阻且艰。随着基础研究投入不断增加,深圳也必将交出越来越多属于自己的成绩单。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 深圳发布
声明
1、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2、本网站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来留言告知,本站将立即改正。
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本站编辑修改或补充。
4、如本网站转载的作品涉及版权问题,请原作者持相应版权证明与本网站联系。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