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乐业县猕猴桃产业示范园硕果累累,又是一年好收成。(摄影:齐洁爽)
“圳扶贫”于2020年6月正式开业,与深圳消费扶贫中心无缝对接,汇集了深圳对口帮扶的9省(区、市)54个县的近1000种农特产品,在满足市民日常采购农特产品需求的同时,也让消费扶贫成为深圳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消费是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主引擎”,消费扶贫也是脱贫攻坚的主抓手。
近年来,深圳紧紧围绕解决消费扶贫产供销问题,在“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创新机制”上持续发力,着力构建“基地规模化,做强生产链;产品优质化,提升价值链;销售立体化,畅通供应链;帮扶组织化,优化生态链”的全产业链消费扶贫新模式,系统推进消费扶贫行动,打造立体式、全方位消费扶贫的深圳模式。据初步统计,仅2020年1-7月,深圳共采购832个国定贫困县、粤东西北11市扶贫产品50多亿元。
基地规模化 做强生产链
消费扶贫,一头连着贫困地区,一头连着广阔市场。作为管理人口2000万的一线城市,深圳平均每天需要消耗蔬菜水果9400吨,肉、蛋和水产品6190吨,口粮5480吨,市民“米袋子”“菜篮子”需求巨大。同时,深圳大部分农业企业把总部设在深圳,把基地放在外地,而对口帮扶地区生态环境优势突出,合作空间巨大。
2020年6月17日,由金晋集团在广西百色基地种植的芒果在深圳华润万家益田店正式上市。该集团投资2亿元在田阳打造了3000亩芒果基地。
以农产品供深基地合作为切入点,深圳积极鼓励引导农业龙头企业到对口帮扶地区投资发展。在《深圳市“菜篮子”基地认定与监测管理暂行办法》中,专门就对口帮扶地区内的现代农业帮扶项目、深圳“菜篮子”基地项目给予倾斜支持。
基地建设是深圳持续开展消费扶贫的基础,以产量稳定、质量稳定、价格稳定为主攻方向,深圳通过推行“总部+基地+合作社+贫困户”模式,先后引导金晋集团、茂雄集团等农业龙头企业到深圳对口帮扶地区投资,以规模化建设保障供应源源不断的农产品。2020年以来,深圳累计引进企业建设扶贫农产品基地总投资额达185亿元;未来3年,还将与广西农业部门联合共建30个以上农产品供深基地。
深圳通过推行供深农产品基地产品标准化建设,做到“四个统一”(统一质量标准、加工要求、包装标志、品牌销售),先后打造出了百色芒果、都安牛肉、新疆小圆枣、察隅雪城高原猕猴桃、连平鹰嘴桃、汕尾奶油南瓜等一批知名产品。
“以前外出是给别人打工,现在我也有自己的产业了。”看着自家2.5亩的猕猴桃硕果累累,广西乐业县甘田镇板洪村村民黄景伟开心地说。在盐田区支持下,乐业县因地制宜建设了2万亩猕猴桃产业园、1.2万亩芒果产业园、1.6万亩油茶产业园,实现“户户有产业支撑”的目标,黄景伟的果园是其中之一。
深圳在抓好“三个稳定”的同时,始终把构建产业扶贫利益联结机制放在首要位置,促进扶贫产品稳产增收。
产品优质化 提升价值链
“我们将依托‘圳品’的影响力,把田阳的优质农产品推向粤港澳大湾区的消费市场。”百色田阳青创联盟负责人梁锋说。2020年5月,来自广西河池、百色等地区10个基地7个品种优质农产品获供深食品评价证书,成为首批“圳品”。
一直以来,深圳坚持帮扶贫困地区发展生产与解决城市“菜篮子”“米袋子”问题相结合,按照市场准入要求,通过“圳品”认证,引入先进农业科技,助力扶贫产品走高质量发展之路。
扶贫产品要想卖得好,必须先过品质关。深圳通过实施科技支农行动,先后引进深圳农业基因组研究所、华大农业应用研究院等专业机构,实施牦牛改良、海水稻等一批科技品牌项目,创建深圳国际食品谷喀什创新分谷,给农业振兴插上科技的翅膀。同时,实施科技特派员行动,遴选出首批68名农村科技特派员服务队伍,形成对接服务清单,并积极发挥社会专业人才优势,引导鑫荣懋、安鑫宝等农业企业派出技术人员,指导种养殖技术。
在保证品质的基础上,深圳积极推动对口地区扶贫产品的品牌建设,通过推进扶贫产品“圳品”认证计划、“一县一品”特色产业扶贫计划,提升扶贫产品影响力。
将扶贫产品纳入“圳品”体系进行指导管理,是深圳消费扶贫的创新举措。2020年以来,深圳先后组织“圳品”认证工作组进行两次实地调研,开展“圳品”业务指导和现场评价,推动广西沃柑、七百弄鸡等7类10个产品纳入“圳品”体系管理。目前,广西第二批42个产品正在接受评定,喀什、塔县36个产品也正在申请“圳品”。
“‘圳品’就是一个窗口。”广西汇君农牧有限公司负责人姚逍逸表示,七百弄鸡是大化县的主打养殖产业,也是扶贫的重要产业,“圳品”认证实现了农产品价值最大化,培育“圳品”可以帮助广西优质农产品推动品牌化建设,更好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市场。
销售立体化 畅通供应链
“大家可以点击直播间下面的小红盒,挑选自己喜爱的商品,还可在商品页面领取优惠券。”5月12日,罗湖区携手对口帮扶的广西西林、隆林两县开展消费扶贫直播活动,罗湖区长、西林县长、隆林县长联袂上线带货,销售额比日常最高值增长12倍以上。
针对扶贫产品销售问题,深圳强化“线上和线下”“政府和市场”“机关和企业”三协同,着力构建农产品从贫困村贫困户到市民餐桌立体式、全方位供应链条。
为了强化线上和线下协同,深圳打造市、区联动的“1+10”消费扶贫平台,并利用互联网新零售拓宽销售渠道。在线上,通过发动帮扶企业入驻中国社会扶贫网、广东移动岭南优品、腾讯“为村”等平台,累计开设网店3400余家;着力打造“圳扶贫”“深圳采购扶贫馆”等互联网平台,创新直播带货模式,多点开花挖掘流量红利。在线下,全力打造“1+10”市、区消费扶贫中心,“1”是指投资约5000万元的深圳海吉星消费扶贫中心,“10”是在10个区设立若干个扶贫专柜专区、扶贫超市等,各区结合实际,创新多种形式促进扶贫产品采购销售。
“店里的销售量比往年同期增加了两三倍。”福田区对口帮扶地区农产品展销中心负责人朱江说,自4月份福田区发放扶贫消费券以来,店里客流量比往常增加不少,“2019年带动消费扶贫600万,2020年如果活动持续做下去,预计在1000万左右。”
在打通线上线下渠道的同时,深圳通过出台消费扶贫券、资助政策等,激发市民消费热情,拓宽消费市场。据统计,福田、罗湖等区合计发放消费扶贫券2300万元,撬动市民购买消费扶贫产品超6000万元;市总工会举办“深圳市百万职工消费扶贫采购节”,分批发放1000万元扶贫满减消费券,撬动约1.5亿元扶贫消费额。
与此同时,通过政府采购、政府引导,推动机关带头消费,辐射带动企业参与支持消费扶贫。2020年,深圳市印发《深圳市消费扶贫行动推进方案》,要求各区、各单位要用好用足政府采购政策和不低于30%的预留预算额度。截至6月30日,国家网络销售平台显示(832平台),深圳全市各级预算单位完成扶贫产品采购额为2114.68万元,完成预算额度进度全国地方排名第四。
帮扶组织化 完善生态链
夏日炎炎,在香梅北公交总站,新投放的扶贫产品自动售卖机引人注目,售卖的产品主要为深圳对口地区生产的干果零食及饮料,机身上还写着“购买一份扶贫产品,奉献一片深圳爱心”。
这是市扶贫协作和合作交流办公室携手深圳消费扶贫中心的新举措。未来,深圳还将陆续在市内社区、公交站点、办事大厅、饭堂等场所投放自助售卖机及扶贫产品流动售卖车,逐步实现市民群众在家门口就能采购到扶贫产品。
市场化、社会化是消费扶贫的必由之路。深圳始终将消费扶贫作为脱贫攻坚的重中之重,按照“短期见成效、长期可持续”原则,以强有力的组织领导支持构建消费扶贫生态链,努力让消费扶贫成为市场和社会自觉。
2020年以来,深圳市委、市政府多次强调消费扶贫工作并提出部署意见,由分管市领导牵头成立专班,每周一调度,每月一通报,每季一督办,统筹起扶贫部门、前方机构、后方有关单位的力量,凝聚壮大消费扶贫的组织力。
目前,深圳市已出台了《关于建立健全扶贫工作机制的意见》《关于助力打赢脱贫攻坚和疫情防控阻击战若干措施》等文件,形成“1+1+N”的消费扶贫推进体系。其中,第一个“1”是2019年印发的《关于深入开展消费扶贫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实施意见》;第二个“1”是《深圳市消费扶贫行动推进方案》,包括加强产销对接、完善线上线下采购平台、加大政府采购力度等13条措施;“N”指的是各部门结合部门实际,出台专项政策。
与此同时,市领导下沉一线,先后引导深农集团、皇图生态等企业到对口帮扶地区调研,与当地签订投资合作、消费扶贫协议22个;部署“五进一巡”行动,让消费扶贫进商超农贸市场、进机关、进工厂、进学校医院、进园区,推动公交巡展。
消费扶贫,“圳”在行动。
在2020年的“广东扶贫济困日”活动中,深圳爱心企业和社会各界总共认捐15亿元,其中消费扶贫“以购代捐”总额达5.42亿元。当前,深圳正着力培育壮大消费市场,激发全社会参与消费扶贫的积极性,营造全民扶贫“大格局”,形成社会扶贫“大合力”。
内容来源:学习强国平台 深圳特区报
作者:石义胜 林捷兴
如需转载,请注明以上内容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 深圳发布
声明
1、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2、本网站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来留言告知,本站将立即改正。
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本站编辑修改或补充。
4、如本网站转载的作品涉及版权问题,请原作者持相应版权证明与本网站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