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年,不过弹指一挥间。对于深圳,则跨越性的完成了从一座边陲农业县,到成为全球瞩目的现代化创新之城。
深圳特区40岁之际,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重任也落在深圳肩上。
从“敢闯敢试”的经济特区到“先行先试”的先行示范区,人们在惊叹“深圳奇迹”的同时,也期盼“排头兵”深圳能给中国其他城市更多启示和答案:
深圳在做什么?为什么先行示范在深圳?深圳先行能带来哪些经验?
特殊的年份,化作社会各界对深圳特别的关注。
第一个打破平均主义“大锅饭”工资制度、第一家外汇调剂中心成立、第一家股份制保险企业创办……40年“敢闯敢试”的深圳特区背后,有约一千个“国内第一”。
在石破天惊中实现突进,在敢为人先中寻求突破,特区的“特”就体现在“闯”上。
仔细分析这些“第一”不难看出,深圳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里,引领了全国市场经济体制探索的潮流,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一个试验场,将土地、资本、人力资源等要素进行了充分释放。
改革,往往不是事先全盘规划,而是“摸着石头过河”,在发展过程中被“逼出来的”。
特区建设初期,深圳需要解决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中的资金、物资、干部、劳动力等发展要素,就和当时计划经济条件下的金融管理体制、商品流通体制、物资分配体制、价格管理体制、干部管理体制、劳动管理体制等发生尖锐矛盾,倒逼深圳去探索适应特区建设的新体制、新机制。
敢闯敢试,既是特区早年最鲜明的城市气质,更成为新时代深圳最闪亮的城市精神。
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全面深化改革。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部署的改革任务,深圳正在谋划着推动着一批批新的改革。
围绕要素市场化、营商环境优化、城市空间统筹利用等重点领域,加快推进综合授权改革、行政法规调整、先行先试政策等一批清单落地;加快建设国际一流营商环境改革创新实验区,加快推进基础设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区域性国资国企综合改革试验、积极开展国际人才管理综合改革……
今年3月,深圳市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审议通过了《市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2020年工作要点》,明确各改革专项小组推进实施各领域改革任务7个方面、43项重点改革任务。
为了充分发挥改革排头兵的示范引领作用,深圳谋划推出一批创造型、引领型改革项目,包括大力推动实施综合授权改革试点、加快推进国际一流营商环境改革、推进经济特区立法变通改革等。
面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这一崭新的宏大命题,深圳这个“改革优等生”不止“一马当先”,更要“万马奔腾”,执改革之剑在全领域披荆斩棘。
深圳,原意为深沟。曾几何时,它是横在中国内地与世界之间的深沟。以经济特区为肇始,经过不懈地改革与开放,四十年后深圳变成了一座“桥”,这座“桥”的名字就叫做“开放”。
8月初,位于深圳河两岸的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有了一个全新定位——国际开放创新中心。这片“宝地”从一个科创资源零基础的货检场、贸易仓储区变成了一个科创新高地,目前已引进或落地项目126个,一座充满活力的科创新城初现雏形。
开放,是特区建立伊始便开始践行的“国家使命”。
上世纪八十年代,深圳成为内地封闭经济与世界经济对接的一个窗口,在中国经济纳入世界经济体系过程中起了重要的探索和示范作用。
在这个过程中,深圳实践出了改善环境、引进外资、增加出口、增加就业、发展经济的外向型经济发展的深圳模式。
时至今日,深圳外贸出口总额连续27年居内地大中城市首位。今年上半年,深圳市进出口1.34万亿元人民币,其中出口达7150.4亿元,夺得2020年外贸出口“半程冠军”。
从来料加工的服装到包罗万象的电子产品,再到5G手机、无人机等高技术产品,深圳外贸是经济内生力量的延伸。
内容来源:南方+
如需转载,请注明以上内容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 深圳发布
声明
1、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2、本网站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来留言告知,本站将立即改正。
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本站编辑修改或补充。
4、如本网站转载的作品涉及版权问题,请原作者持相应版权证明与本网站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