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深圳一并出现在这份名单里的,大多是人们印象中的生态旅游城市,如海口、拉萨、黄山等,这些城市工业增加值不高,人口和环境压力相对较小,空气质量也成为当地引以为豪的旅游名片。
而深圳,实际管理人口超过2000万人、全年工业增加值超过9500亿元、全年GDP接近2.7万亿元的超大城市,不仅没有踏上“先污染后治理”的工业化老路,还连续多年交出了一份足以媲美旅游城市的空气质量“成绩单”。
为什么深圳“蓝”?
有些人会觉得这主要是因为深圳的气候环境好,毕竟今年1月至7月全国空气质量排名前20位的城市中不乏海口、珠海、惠州、厦门、舟山这样的滨海城市。
初来深圳的“深漂”也常常在高楼大厦林立的城市森林里,面朝大海,被湛蓝天空所打动后,进而把“深圳蓝”简单归功于地理位置和气候原因。
但“深圳蓝”却绝非只是气候原因使然。
今年是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我们把目光也投向特区的过去。改革开放初期,深圳凭借“三来一补”和代工模式,为早期经济发展打下了基础,但是高能耗、高污染的后果很快显现出来,加之城市高速开发和环保观念的滞后,特区的蓝天一度变得难得一见。
深圳市生态环境局曾对外公开过一个数据,2004年,深圳全年灰霾天数达到峰值187天。也就是说,每隔一天,深圳的天空就是灰色的。
由此可见,深圳蓝“先天”的气候优势并非主因,“后天”的生态努力更为重要。也正是因为深圳的后天努力,让“深圳蓝”的“意料之外”变得“情理之中”。
关于深圳的特点,其实官方有过总结:典型的“三大三小”,是经济大市、产业大市、人口大市,同时也是空间小市、资源小市、环境容量小市。
在这样的空间内,如何让一度稀缺的“深圳蓝”重新回归呢?
追本溯源,一个重要前提基础就是,深圳持续淘汰高能耗、高污染的低端落后产能,不断向高新技术产业升级、向战略新兴产业转型,构建更具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
事实上,深圳市委、市政府在上世纪80年代就曾明确提出“重污染项目原则上不引进,倡导发展科技含量高、无污染或污染小的项目”,在90年代经济发展转型时期,也提出要加强新建项目环保管理,发布环保限制发展项目清单,为产业绿色发展埋下种子。
进入21世纪,深圳更是在2008年启动生物、互联网、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文化创意、节能环保等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紧接着,深圳又着手布局了生命健康、海洋经济、航空航天和智能装备制造四大未来产业。
绿色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深圳以坚定的眼光率先推动产业绿色转型,为“深圳蓝”打下了厚重的绿色基底。2019年,深圳全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合计10155.51亿元,比上年增长8.8%,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已经达到37.7%。
在深圳从零起步的华为、腾讯、平安、大疆等耳熟能详的知名企业,以及在各自领域具备高成长性的迈瑞医疗、奥比中光、比亚迪、光峰、优必选、贝特瑞、柔宇、云天励飞等明星企业,无一不是绿色化科技创新型企业。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促进工业转型升级,深圳的工业技术改造投资规模始终稳步增长,1996年至2019年期间,全市累计完成工业技改投资3178.52亿元,年均增速19.8%。2019年工业技改投资占工业投资的比重由四年前不足30%提升至47.8%,占比接近一半。
产业结构更加“绿色”,可以说是打好了“深圳蓝”的底子,但只有治污举措也同步落实到位,“深圳蓝”才留得住,才能变得更加湛蓝。
2004年,深圳全年灰霾天数达到187天的峰值。也是在这一年,深圳开始接连出台“蓝天行动计划”“大气深40条”“蓝天工程”“大气提升计划”“深圳蓝可持续行动计划”等一系统治理措施。
不少人应该对近期“深圳全面禁止露天烧烤”的相关报道有印象,这就是《2020“深圳蓝”可持续行动计划》的内容之一。对这一举措,尽管网络上有部分质疑的声音,但深圳留住蓝天的决心也被广泛认可和称赞。
深圳治污的举措和制度,往往是针对“遮蔽蓝天的元凶”施行精准狙击。深圳市生态环境局公开数据显示,深圳近些年每年排放10.98万吨氮氧化物,9.79万吨挥发性有机物(VOCs)、1.40万吨一次细颗粒物(PM2.5)、1.07万吨二氧化硫。
经过排查可以发现,其中每一项大气污染物背后的主要排放源均包含道路移动源。深圳据此针对道路移动源采取了各种“狙击”办法,锲而不舍。
对于很多“深漂”而言,出租车、公交车是初到深圳接触使用的第一种工具,初来深圳的人也应该很容易发现,车内没有引擎的轰鸣声,车外也没有难闻的尾气排放,行驶起来也更加安静。
这些都是新能源公共交通。在深圳,每天有1.6万余辆纯电动公交、2.1万辆纯电动出租车在城市穿梭,公交车和出租车已经全面实现电动化。
同时,深圳还不遗余力地推广新能源汽车,比如对符合条件的新能源汽车免征车辆购置税;通过财政补贴、强制报废等手段淘汰了6万辆老旧车。深圳还针对性地加强中重型柴油车、异地号牌柴油车、老旧汽油车排放检测,全年检测机动车不少于19.2万辆次……
在治理臭氧上,还可以感受到深圳的“脑洞大开”和“斤斤计较”。
从7月初开始,如果车主在夜里去加油站,应该会发现,晚上加油的车辆好像变多了,因为深圳已经有80多个加油站开展夜间加油优惠政策,每升至少优惠0.5元,如果加满一箱40升油,每次能节省20元。
深圳各加油站的这一举动,正是为了响应深圳市生态环境局的号召。因为夜间加油可以避开日间高温高辐射时段,既可以降低VOSc的挥发速率,也可以减缓VOCs向臭氧转化的速度,从而有效降低臭氧污染。
深圳7月臭氧数据显示,臭氧评价浓度比去年同期下降6微克/立方米。看到这里,你是不是也开始由衷赞叹夜间加油的“强大”了。
内容来源:南方日报深圳观察
作者:张大川、朱洪波、鲁力、何俊
如需转载,请注明以上内容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 深圳发布
声明
1、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2、本网站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来留言告知,本站将立即改正。
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本站编辑修改或补充。
4、如本网站转载的作品涉及版权问题,请原作者持相应版权证明与本网站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