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资讯深圳资讯正文

深圳垃圾分类运行情况如何?记者探访彩田村垃圾分类现场



《深圳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实施一周了,各个小区的垃圾分类开展情况如何?居民对强制开展垃圾分类积极性高不高?


日前,记者探访福田区彩田村看到这样的一幕:垃圾分类投放点外观时尚、没有异味,小区居民参与垃圾分类的积极性高,人均每日厨余垃圾分拣量0.11公斤……这可谓是生活垃圾分类的样板,给出了住宅小区如何开展垃圾分类的一种标准答案。9月5日,央视新闻也通过直播直击了彩田村垃圾分类现场,介绍了该小区的经验做法。



投放点设计时尚、干净整洁


记者首先来到彩田村12栋垃圾分类投放点,只见这里的垃圾桶隐藏在外观为长方形的金属箱中,桶身尺寸设计高低有差别,用不同的颜色和文字、图案标识清晰区分不同类别的垃圾。垃圾桶边设置了洗手池、烘手机、照明设施、语音提醒装置。其中厨余垃圾特别增加了锁,在厨余垃圾非投放时段,垃圾桶无需撤离,物业管理人员将其锁上即可,让小区居民养成良好的投放习惯。


分类桶上方设置了宣传栏,循环播放着垃圾分类相关的视频。投放点整体外观设计简洁时尚,未闻到一点异味,地面干净整洁,如同小区的一处“景观”。不仅在12栋楼下,其他楼栋下均设置了类似的垃圾分类投放点。此外,在距离楼栋有一定距离的地方,设置了废旧家具、年花年桔等专项垃圾暂存点、玻璃暂存区,让小区居民产生的垃圾都有地方可去。


“彩田村共有住宅14栋,居住了2030户,有1万人左右。”莲花物业彩田村管理处经理宋刚介绍,小区内建成14处垃圾分类投放点,其中6处为景观式,投放点整体设计与小区绿化植被相互协调,极大提升了居民参与垃圾分类的体验和小区整体环境水平。


记者注意到,垃圾分类投放设施直接服务于小区居民,一些市民反映所在小区垃圾桶脏污、垃圾满溢,有异味等,让人避之不及,都不想停留,非常影响垃圾分类。在市城管和综合执法局副局长杨雷看来,彩田村的垃圾分类投放点“高大上”,垃圾桶置身金属箱中,更容易保洁,保持干净,居民来投放垃圾时容易亲近,不会抗拒。“彩田村的物业很给力,按照《深圳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住宅小区有物业管理的,物业服务企业就是垃圾分类投放管理责任人,其职责就是要按照标准规范配备集中分类投放点,并且要把环境卫生管理好,垃圾及时清运,不能满溢。”



督导员上门引导市民开展垃圾分类


走在彩田村内,多处可见垃圾分类的宣传画、垃圾分类投放指引,垃圾分类的氛围浓厚,随机采访几位居民,多数都表示知道垃圾分类。


“很多义工上门派宣传指引对我们居民宣传,小区里面也经常有垃圾分类的活动。”小区居民杨女士透露,去年年底,小区楼道的垃圾桶撤了,不在楼道丢垃圾,楼道变干净了,也没有异味了。“可能自己在家会麻烦一点,多准备几个垃圾桶,但垃圾分类是对全社会有益的事情,会坚持做,都养成习惯了。”


宋刚表示,该小区持续面向居民开展垃圾分类宣传、培训活动,同时,培训督导员、物业工作人员。督导员、志愿者、学生都会上门引导市民开展垃圾分类,特别是学生作为志愿者带动居民起到了很好的效果,小手拉大手。


为了提高督导员专业能力建设和履职水平,莲花街道派人每晚7-9时到小区投放点检查督导员履职情况,形成通报发至小区管理处开展针对性整改,考核情况与督导费发放标准挂钩,履职情况好的可顶格发放;履职情况差的将降格发放,屡教不改的取消督导资格。


每晚7-9时是垃圾投放的高峰期,在彩田村14个垃圾分类投放点,每天都有督导员在现场督导。“业主把垃圾拿下来,刚开始没有分得那么细,后来通过我们的引导,他们慢慢在家中就分得很细了。”督导员张先生告诉记者,他从今年3月份开始在这里督导,上岗前,有专业人士给他们培训,首先自己学会垃圾分类。


厨余垃圾不出小区日产日清


据统计,彩田村每天收运生活垃圾量从21吨降至14吨,减量率达33.3%;收运高纯度厨余垃圾14桶(每桶按120L计算)约1吨,人均每日厨余垃圾分拣量0.11公斤。厨余垃圾的这一分拣量意味着什么呢?据我市城管部门去台北考察垃圾分类时,得知台北一户家庭的厨余垃圾回收量是0.1公斤,可见彩田村垃圾分类已见成效。


除了收集,彩田村创新建设厨余垃圾全过程管理模式也是一大亮点。在小区内垃圾转运站旁,设置了厨余垃圾处理站,引入专业厨余垃圾处置设备,就地就近对小区产生的厨余垃圾进行脱水、提纯处置,产出可用作堆肥渣料反哺小区绿化植被,厨余垃圾减量率达85%,初步形成厨余垃圾日产日清不过夜、循环利用可再生两大闭环链条,以垃圾减量实效赢得居民认可。


厨余垃圾处理站工作人员介绍,小区当天晚上拉过来的厨余垃圾可以立即处理,可做成有机肥资源再利用,分离出来的油分变为生物柴油。


杨雷说道,厨余垃圾不出小区既节省了运输成本,又避免了运输过程中有可能出现的环境污染问题,给垃圾末端处理设施“减负” 。



延伸阅读




让垃圾分类成为深圳人的新时尚

——四论以先行示范区的担当和标准全面推进垃圾分类工作



生活垃圾分类,涉及千家万户。


作为全国人口集中度和环境承载度最高的一线城市,目前深圳每天产生的生活垃圾中,来自居民家庭的约占70%。全面推进垃圾分类工作,必须全市动员、全民参与、全域覆盖,需要全体市民从自身做起、从家庭做起、从现在做起。


垃圾分类,对垃圾减量化和绿色发展来说是大件事,但对家庭和个人而言也是麻烦事。大部分人都知道垃圾分类很重要,但从观念认同到行动实施,从理解支持到主动参与,其间仍有一个过程。


《深圳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正式实施,宣告深圳生活垃圾分类进入法治强制时代。目前,市民对于垃圾分类的认知度和认同感普遍增强,大部分市民都知道《条例》的出台实施,对各类垃圾的具体分类投放要求也有一定了解。但从专项执法检查行动的情况来看,9月1日至9月3日,全市城管部门共检查垃圾分类点位4037个,发现问题1072处。其中,难度最大的厨余垃圾分类问题多多,垃圾不分类一股脑儿扔到“其他垃圾”中的情形也不在少数。可见,认知和行动之间还有不小落差。


垃圾分类需要政府推动、制度约束,但根本上有赖于全民参与、躬身实践。《条例》明确规定,产生生活垃圾的单位和个人为生活垃圾分类投放义务人,应当将生活垃圾分类投放至相应的收集容器或者指定的投放点。广大市民应充分认识到,自己不只是城市公共服务的享受者,也是社会公共责任的承担者。每个家庭、每个人都是垃圾的产生者,都要对自己产生的垃圾负责,垃圾分类是必须承担的义务。在明确的制度指引下,每个家庭、每个人都要行动起来,自觉地让渡出个人的部分生活便利,不嫌麻烦地做好垃圾分类,以此换来整体社会成本的降低,生活环境的持续优化,城市文明的不断提升。


全面推进垃圾分类,看起来面对的是物,实际上面对的是人。人是一种习惯的动物,习惯一旦形成,就有很强的惯性。许多公共事务,短期行动容易,长效推进却难,就在于没有做到“习惯成自然”。《条例》将每年11月8日定为“垃圾减量日”,同时明确市教育部门应当将生活垃圾分类知识纳入本市幼儿园、中小学教育内容,目的就是通过仪式和教育的触发方式,慢慢培养市民形成垃圾分类的生活习惯、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广大市民要主动学习掌握垃圾分类知识,争做垃圾分类的主动宣传者、积极践行者、有力监督者,让垃圾分类在城市的每个角落都能扎根。


人人有责、人人尽责,让垃圾分类成为深圳人的新时尚,形成全社会共同推进的强大合力。



资料来源:深圳特区报

记者:林清容

如需转载,请注明以上内容



发布厅推荐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 深圳发布

 声明 

1、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2、本网站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来留言告知,本站将立即改正。
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本站编辑修改或补充。
4、如本网站转载的作品涉及版权问题,请原作者持相应版权证明与本网站联系。

本文链接:https://www.szxxw.com/xinxi/59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