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全产业链消费扶贫新模式正在深圳渐成气候。今年1月至7月,深圳全市采购“832平台”国家定点贫困县、粤东西北11市扶贫产品50多亿元。
近年来,深圳紧紧围绕解决消费扶贫产供销问题,在“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创新机制”上持续发力,与对口帮扶地紧密协作,通过“基地规模化,做强生产链;产品优质化,提升价值链;销售立体化,畅通供应链;帮扶组织化,优化生态链”,着力构建以“四化四链”为基础的全产业链消费扶贫新模式,系统推进消费扶贫行动。
深圳以农产品供深基地合作为切入点,积极鼓励引导农业龙头企业到对口帮扶地区投资发展,出台并修订深圳“菜篮子”基地认定与监测管理有关办法,鼓励在对口帮扶地区建设深圳“菜篮子”基地,并给予相应补贴支持。据深圳市扶贫协作和合作交流办公室党组书记、主任刘卫翔介绍,目前,首批8家广西供深农产品基地即将完成审核认证。基地建设坚持问题导向,以产量稳定、质量稳定、价格稳定“三个稳定”为主攻方向。
在产量稳定方面,深圳推行“总部+基地+合作社+贫困户”模式,引导农业龙头和重点企业到深圳对口帮扶地区投资,以规模化保证农产品的稳定供应。今年以来,深圳企业建设扶贫农产品基地涉及总投资将达185亿元。未来3年,计划与广西农业部门联合共建30个以上农产品供深基地。
深圳坚持帮扶贫困地区群众发展生产增收脱贫与解决城市“菜篮子”“米袋子”“果盘子”问题相结合,按照市场准入要求,通过“圳品”认证,引入先进科技,助力产品走高质量发展之路,打入深圳和粤港澳大湾区乃至更大的消费市场。
在品质提升方面,深圳大力实施科技支农行动,引导中国农科院深圳农业基因组研究所、华大农业应用研究院等专业机构,实施牦牛改良、海水稻等一批科技品牌项目,创建深圳国际食品谷喀什创新分谷,给农业振兴插上科技的翅膀。
在品牌强化方面,深圳推进扶贫产品“圳品”评价计划、“一县一品”特色产业扶贫计划,提升扶贫产品影响力。“圳品”评价计划将扶贫产品纳入“圳品”体系进行指导管理。今年以来,深圳组织“圳品”评价工作组,两次实地调研,开展“圳品”业务指导和现场评价,推动广西沃柑、油粘香米等七类10个产品纳入“圳品”体系管理。
针对扶贫产品卖难问题,深圳坚持把拓宽销售渠道放在首位,强化“线上和线下”“市场和政府”“机关和企业”三协同,着力构建农产品从贫困村、贫困户到市民餐桌立体式、全方位供应链条。今年以来,深圳在全面采购“832扶贫产品”的同时,对深圳对口帮扶地区扶贫产品进行全面摸排、动态管理,制定深圳市消费扶贫产品名录。截至7月底,深圳共收录9省(市)54个县1125个产品,带动脱贫43576户131790人。
在线上和线下协同方面,深圳打造市、区联动的“1+10”消费扶贫平台,并利用互联网新零售拓宽销售渠道。线下方面,打造“1+10”市、区消费扶贫中心。“1”是重点打造投资约5000万元的深圳海吉星消费扶贫中心,从市属国企深农集团海吉星物流园专门划出1.5万平方米场地,实现扶贫产品应进全进,并依托深农集团在北京、上海、成都等26个大中城市经营管理的38家综合批发市场和网上交易市场,合力销售扶贫产品。“10”即在深圳10个行政区,设立若干个扶贫专柜专区、扶贫超市等,各区结合实际,创新多种形式促进扶贫产品采购销售。
线上方面,发动帮扶双方企业入驻中国社会扶贫网、广东东西部扶贫协作产品交易网、腾讯“为村”等平台,累计开设网店3400多家。同时,着力打造“圳扶贫”“京东深圳采购扶贫馆”“电商联盟”等互联网平台,创新直播“带货”模式,多点开花挖掘流量红利。深圳市扶贫合作办与深圳卫视联合开展“电商+网红达人+扶贫产品”系列活动,累计吸引近50万名观众在线观看,达成交易3000多笔(次)。
内容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杨阳腾
如需转载,请注明以上内容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 深圳发布
声明
1、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2、本网站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来留言告知,本站将立即改正。
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本站编辑修改或补充。
4、如本网站转载的作品涉及版权问题,请原作者持相应版权证明与本网站联系。
- 上一篇: 一座城市文化基因的生成与绽放
- 下一篇: 央视《相对论》众城共话·深圳篇 | “来了就是深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