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资讯深圳资讯正文

深圳:经济高质量发展道路上稳步前行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历史性成就,综合国力、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际影响力等跃上新台阶。5年来,广东省、深圳市不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在经济高质量发展、协调融合发展、美丽中国建设、开放共赢、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精神文明建设等各领域屡屡取得新的突破,不断创造新的更大的辉煌成就。从今日起,深圳特区报及读特客户端将开设“辉煌‘十三五’”专栏,对这一系列成就进行连续报道,敬请垂注。


2016-2020年“十三五”时期,深圳步入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回望“十二五”末的2015年,深圳实现本地生产总值17502.99亿元,而至2019年已达26927.09亿元,区间增幅达53.8%,年均实现增长13.5%。即使2020遭遇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上半年深圳本地生产总值仍然实现12634.30亿元,率先实现正增长,展示出强大的经济韧性。



经济结构优化展示高质量发展内核


新松高百尺,“十三五”期间在经济总量大幅提升的背后,是深圳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人均生产总值不断提高。


2015年深圳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0.1%;第二和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41.2%和58.8%。人均生产总值157985元,按2015年平均汇率折算为25365美元。


而至2019年,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0.1%,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39.0%,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60.9%。人均生产总值203489元,按2019年平均汇率折算为29498美元。


目前,深圳拥有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现代服务业和优势传统产业“四路纵队”,形成经济增量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主、工业以先进制造业为主、三产以现代服务业为主等“三个为主”的产业结构,形成梯次型现代产业体系。


深圳经济高质量特征明显。一批研发型创新企业,为经济注入强劲动力,带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记者了解到,2019年深圳全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合计10155.51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37.7%。其中,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增加值5086.15亿元;数字经济产业增加值1596.59亿元;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增加值1145.07亿元;绿色低碳产业增加值1084.61亿元;海洋经济产业增加值489.09亿元;新材料产业增加值416.19亿元;生物医药产业增加值337.81亿元。



创新动力强劲增添发展活力


创新驱动,深圳同样领跑。凭借改革创新,从“三来一补”到高新技术产业,从前瞻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到加快建设国际科技、产业创新中心,深圳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华为、腾讯、比亚迪、中集等企业早已成为名扬海内外的深圳名企。


深圳制造迈向高端,工业企业经济效益提升,质量效益持续提升。2019年全年全部工业增加值9587.94亿元,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和先进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分别为66.6%和71.9%。


分行业看,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前十大行业依次为: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橡胶和塑料制品业、通用设备制造业、金属制品业、汽车制造业和医药制造业。


创新驱动,带来企业业绩向好。2019年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35801.84亿元;实现利润总额2420.67亿元;工业总资产贡献率9.37%;资产负债率58.48%;成本费用利润率7.19%;工业全员劳动生产率32.15万元/人;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292.58%。


深圳持续加强创新能力建设,正从以技术创新见长向注重基础研究转型。近年来,在市级科研资金结构中,基础研究资金大约占科技研发资金比重的30%-40%。深圳专门设立深圳市自然科学基金,加大基础研究力度,确保基础研究投入比重。除持续加大科研财政资金的投入力度外,深圳建立社会资源参与基础研究与应用基础研究的支持机制,建立联合基金、众筹等多元化投入机制。同时,深圳很多企业重视基础研究,建立自己的数学研究院、物理研究所等,聚集全球英才。



高质量发展留下的“蓝”和“绿”


“十三五”期间,深圳的经济高质量发展,也正在为市民生活带来福祉。


记者了解到,2015年深圳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4633.30元,人均消费支出32359.20元;而到2019年全年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2522.40元,居民人均消费支出43112.65元。分别增长40%和33%。


2019年末全市有1213.69万人参加了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1166.64万人参加了失业保险。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3055人,全年共发放最低生活保障金3373万元。


教育和科学技术正成为深圳未来发展的长足动力。2019年末全市各级各类学校总数达2642所,毕业生51.49万人,招生63.97万人,在校学生232.24万人;年末全市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83.50万人,比上年增长10.1%。


创新不仅是企业的力量,更是社会的力量。2019年末全市各级创新载体2258个,其中,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工程实验室和技术中心等创新载体116个,部级创新载体604个,市级创新载体1537个。全年专利申请量与授权量分别为26.15万件和16.66万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量与授权量分别为8.29万件和2.61万件;PCT国际专利申请量1.75万件。


“十三五”期间,深圳的“蓝”和“绿”也成为市民生活的“新常态”。至2019年底,全市绿化覆盖面积10.18万公顷,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3.40%,建成区绿地率37.38%。2019年末共有公园1090个,公园面积3.11万公顷;城市污水处理率97.72%,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能力20827.32吨/日,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



延伸阅读


评论:奋进的五年 辉煌的五年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今年是高质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


这是奋进的五年,这是辉煌的五年。5年来,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全国上下顶风破浪、攻坚克难,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笃定心志推进高质量发展,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实现新跨越,综合国力迈上新台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胜利在望,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奠定了坚实基础。


回望“十三五”,深圳的改革发展是一个精彩缩影。从中,我们能看到中国砥砺前行的基本逻辑。


改革加速度,开放不止步,创新强动力,高质量发展开新局。5年来,深圳以营商环境改革为牵引,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攻坚突破,全面深化改革取得新进展;抢抓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重大机遇,共建“一带一路”不断走深走实,开放型经济新格局加快构建;坚持把创新驱动发展作为城市发展的主导战略,以加快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为牵引,不断补齐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能力短板;坚决推动“两山”理念落地生根,以建设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为契机,加快建立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深入实施“东进、西协、南联、北拓、中优”战略,推动“一核一带一区”高质量协同发展,区域协调发展呈现新格局……总体来说,深圳发展含金量更高,发展动力更充沛,发展协调性更好,发展持续性更强。



越是惊涛骇浪,越需从容不迫。今年以来,面对国内外风险挑战明显上升的复杂局面,以及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冲击,深圳知重负重、迎难而上,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打造超大城市抗击疫情的深圳样本,实现了经济增长逆势而上的“V”形反转,发展韧性十足,先行示范的底色和成色更加凸显。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5年来,深圳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两翼齐飞,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同时也增进了民生福祉。2019年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2522.40元,居民人均消费支出43112.65元,相比2015年两项重要指标分别增长40%和33%。更重要的是,深圳聚焦民生幸福标杆,坚持补短板锻长板兼顾,以超常规举措保障和改善民生,持续推动财政支出6成以上投向民生领域,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学校、医院、轨道交通建设量增质升,“二次房改”引领全国,不断增强市民群众有温度、可感受、可拥抱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久前,中央电视台《中国经济生活大调查》发布的2019-2020年度“中国十大美好生活城市”榜单,深圳以高分值高满意度光荣上榜。


舟循川则游速,人顺路则不迷。“十三五”时期深圳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的取得,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的结果,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的结果,是广大深圳人民群众团结奋进、开拓进取的结果。“十四五”即将开启,深圳要以新的五年规划为蓝图,接续奋斗,迈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内容来源:深圳特区报

记者:沈勇 姚龙华

如需转载,请注明以上内容




发布厅推荐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 深圳发布

 声明 

1、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2、本网站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来留言告知,本站将立即改正。
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本站编辑修改或补充。
4、如本网站转载的作品涉及版权问题,请原作者持相应版权证明与本网站联系。

本文链接:https://www.szxxw.com/xinxi/61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