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资讯深圳资讯正文

瞭望专访深圳市委书记王伟中:深圳打造中国之治“样板间”



◇截至2019年底,深圳共有商事主体327.7万户,占全国的2.7%,占广东省的26.2%,商事主体数量、创业密度均居全国大中城市第一


◇深圳逐步构建了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形成了“4个90%”的鲜明特征,即90%的研发人员、研发机构、科研投入、专利生产集中在企业


◇深圳地处国内国际循环交汇的枢纽位置,理应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更好代表国家参与全球产业合作和竞争


瞭望专访丨广东省委副书记、深圳市委书记王伟中:深圳打造中国之治“样板间”


  40年前,深圳经济特区横空出世,书写出人类发展史的中国奇迹。


  40年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建设全面铺开,瞄准全球标杆再创辉煌。


  从边陲农业县到国际化创新大都市,深圳,这块不到2000平方公里的改革高地,一代又一代奋斗者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埋头苦干,凝聚着“中国之治”的实践密码。


  风华正茂,砥砺前行。


  四十不惑再出发。如何看待过往40年的辉煌成就?如何持续保持改革创新的勇气与决心?如何突围新发展格局?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之际,《瞭望》新闻周刊记者来到深圳,与广东省委副书记、深圳市委书记王伟中面对面,寻找新时代的深圳答案。


 始终牢记党中央创办经济特区的战略意图


  《瞭望》:今年是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如何看待过往取得的成就?


  王伟中:40年来,深圳始终牢记党中央创办经济特区的战略意图,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敢闯敢试、敢为人先,从一个落后的边陲农业县建设成为一座充满魅力、动力、活力、创新力的国际化创新型城市,成为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实现历史性变革、取得历史性成就的精彩缩影。


  40年,成就了一座魅力之城。深圳是全国最年轻的超大型城市,拥有全球第四大集装箱港、亚洲最大陆路口岸、中国第五大航空港,具有巨大的人才“向心力”,目前实际管理服务人口超过2000万人,平均年龄约33岁。去年,深圳常住人口增加了41万人。


  40年,成就了一座动力之城。从“深圳速度”到“深圳效益”“深圳质量”“深圳品牌”,深圳地区生产总值由1979年的1.96亿元增长到2019年的2.69万亿元。尽管受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今年上半年增速仍实现扭负转正,增长0.1%,展现出强大韧性。


  40年,成就了一座活力之城。深圳市场化程度高,营商环境一流,截至2019年底共有商事主体327.7万户,占全国的2.7%,占广东省的26.2%,商事主体数量、创业密度均居全国大中城市第一。


  40年,成就了一座充满创新力之城。深圳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到4.2%,实现PCT国际专利申请量全国“十六连冠”,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1.7万家,在5G、基因测序、无人机、新能源汽车等领域跻身世界前沿。


 奋力跑好建设先行示范区“第一程”


  《瞭望》:《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发布已一年多,目前深圳先行示范区建设进程如何?


  王伟中:深圳先行示范区建设开局良好。深圳全面贯彻中央意见精神,奋力跑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第一程”。


  一是聚焦“高质量发展高地”,聚焦实体经济,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经济实现稳中有进、稳中提质、稳中趋好。如高科技龙头企业实现逆势增长,上半年华为销售收入、净利润分别增长13.1%和9.2%。


  二是聚焦“法治城市示范”,用足用好深圳经济特区立法权。深圳出台全面禁止食用野生动物条例,加快制定知识产权保护条例、个人破产条例等一批全国首创法规。


  三是聚焦“城市文明典范”,争创全国文明城市“六连冠”。加快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新时代十大文化设施”首批项目开工,“十大特色文化街区”全面改造提升。


  四是聚焦“民生幸福标杆”,将财政支出6成以上投向民生领域。去年,新增中小学学位6万个,引进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等一批高水平医院。同时,推出“二次房改”,提出构建“4+2+2+2”住房供应体系,即40%商品房、20%人才房、20%安居房、20%公租房。


  五是聚焦“可持续发展先锋”,建成“千园之城”。深圳强力推进大气污染防治,今年上半年PM2.5平均浓度为18.4微克/立方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深圳打赢水污染治理攻坚战,近四年累计投入超1200亿元,率先在全国实现全市域全部河流消除黑臭。


 扎实推进“双统筹”奋力夺取“双胜利”


  《瞭望》:面临新冠肺炎疫情前所未有的冲击,深圳在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统筹”中交出了怎样的答卷?


  王伟中: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深圳坚持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坚决打赢超大型移民型口岸型城市“战疫”。


  深圳抢抓“第一时间”,用20天高水平建成拥有1000张床位的第三人民医院应急院区。构建严密防控网络,建立社区工作人员、社康医生、社区民警“三位一体”工作机制。世界卫生组织、《柳叶刀》杂志将深圳疫情防控策略作为典型案例向全球推介。


  在推进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深圳千方百计稳住经济社会发展基本盘。


  第一,突出“快”,第一时间打出纾困惠企政策组合拳。如出台实施深圳“惠企16条”,全方位帮助企业减轻税费负担、稳定现金流,合计为企业减负超过600亿元。第二,突出“准”,精准支持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渡过难关。加大失业保险减免返还力度,截至7月底,共为85.9万家用人单位减免社保费270.1亿元。第三,突出“实”,确保各项措施直达基层、落地见效。着力破除政策执行中的“堵点”问题,确保各项政策直接惠及市场主体。


 改革是根和魂


  《瞭望》:发展环境越是严峻复杂,越要坚定不移深化改革。深圳是如何用改革的办法破解发展中遇到的问题的?


  王伟中:深圳认真贯彻先行示范区意见要求,以实施综合授权改革试点等为抓手,在要素市场化配置、营商环境优化、城市空间统筹利用等重点领域深化改革、先行先试。今年1~7月,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冲击,深圳新登记企业数量逆势而上,增加17.8万家,同比增长14.1%。


  一是紧扣市场化,打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在高度市场化环境下,深圳诞生了华为、腾讯、中兴、比亚迪、大疆等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民营企业。


  二是紧扣法治化,打造公正透明的法治环境。如实施营商环境改革20条,努力打造最安全稳定、最公平正义、法治环境最好的标杆城市。


  三是紧扣国际化,打造开放包容的外贸环境。今年以来,深圳在推动与港澳服务贸易自由化、船籍港改革等领域先行先试。


  四是紧扣便利化,打造智慧高效的政务服务。深圳是“服务型政府”,我们推行市、区、街道三级领导挂点服务企业制度,只要企业有需要,政府就会在身边提供帮助。政府工作人员平时去企业调研,再晚都不在企业吃饭,这是工作纪律,已成为一种习惯和自觉。


  深圳营商环境处于全国领先水平,但对比国际一流城市,仍有提升空间。深圳将对标最高最好最优最强,缺什么补什么,哪不行就改哪,不断优化提升综合营商环境。


 创新是动力不竭的发展密码


  《瞭望》:深圳作为一座创新型城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成为全国的一面旗帜。深圳在创新方面,有哪些独有的路径和密码?


  王伟中:创新是深圳40年动力不竭的发展密码。以鼓励支持科技创新为目标,深圳逐步构建了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形成了“4个90%”的鲜明特征,即90%的研发人员、研发机构、科研投入、专利生产集中在企业。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坚持把创新作为城市发展主导战略,加快构建“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产业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撑”全过程创新生态链。


  一是基础研究方面,加快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和国家实验室,实现更多“从0到1”式的源头创新。二是技术攻关方面,积极探索新型举国体制实现路径,着力解决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问题。三是成果产业化方面,强化产学研深度融合,打通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四是科技金融方面,大力发展天使投资等创业投资,“让创新插上资本翅膀”。五是人才支撑方面,着力解决税收、教育、住房等问题,“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一项系统工程,我们鼓励创新、宽容失败,对创新多一些耐心、少一点浮躁,多一些理解,少一点苛责,让创新氛围更加浓厚,瞄准高端高新向上突围。


 协同发力突围新发展格局


  《瞭望》:在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方面,深圳有哪些思路和做法?


  王伟中:构建新发展格局,是重塑我国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的战略抉择。结合深圳作为工业大市、外贸大市实际,深圳重点推进四个“协同发力”。


  一是坚持“新基建+传统基建”协同发力,以有效投资扩大内需、增强后劲。深圳市委将今年定为“重大项目攻坚年”,上半年,329个重大建设项目完成投资963.2亿元。同时,确保完成新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年度投资1000亿元。目前已累计建成4.6万个5G基站,成为全球首个5G独立组网全覆盖的城市。


  二是坚持“新兴产业+支柱产业”协同发力,加快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去年,深圳新一代信息技术、数字经济等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增加值超过1万亿元,占GDP的比重达37.7%。金融业、高新技术产业等四大支柱产业占GDP的比重达64.9%。


  三是坚持“国内市场+国际市场”协同发力,更好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深圳地处国内国际循环交汇的枢纽位置,理应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更好代表国家参与全球产业合作和竞争。


  四是坚持“先发地区+后发地区”协同发力,助力对口地区打赢脱贫攻坚战。先发地区帮扶后发地区,有利于推动产业梯度转移,释放市场优势和内需潜力,让国内循环更加顺畅。深圳对口地区共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204.01万,已帮助194.36万人脱贫,脱贫率约95%。累计投入财政资金418.73亿元,累计社会帮扶资金超过760亿元。



内容来源:《瞭望》新闻周刊

记者:叶前、孙飞

如需转载,请注明以上内容




发布厅推荐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 深圳发布

 声明 

1、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2、本网站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来留言告知,本站将立即改正。
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本站编辑修改或补充。
4、如本网站转载的作品涉及版权问题,请原作者持相应版权证明与本网站联系。

本文链接:https://www.szxxw.com/xinxi/62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