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资讯深圳资讯正文

先行示范强担当 精准发力见实效——广东深圳帮扶广西百色、河池纪实

“我们夫妇俩每月收入8000元!”在广东深圳务工的广西百色市田林县青年张云鹏喜笑颜开;“今年核桃长势喜人,收入有望翻倍。”广西河池市东兰县隘洞镇贫困户梁万斌充满期许;“没想到我们山里孩子也能上幼儿园。”河池市巴马瑶族自治县西山乡脱贫户王建有不禁感慨……在百色、河池等地的深度贫困山区,群众的幸福感溢于言表。作为粤桂扶贫协作的受益者,他们在各方面帮扶下日子越过越红火。


同饮一江水,两广一家亲。在广东持续帮扶广西20多年的基础上,2016年9月起,根据中央决策部署,粤桂扶贫协作由深圳市牵头负责,重点对口帮扶广西百色、河池两个地级市的17个县市区,共1438个贫困村、137.3万人。


4年来,深圳市聚焦“两不愁三保障”,对准百色、河池贫困源头精准发力,通过资金支持、产业合作、消费扶贫、就业扶贫、教育帮扶等多种方式,以先行示范的标准全力打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扎实成效。

固定布局                                                        
工具条上设置固定宽高
背景可以设置被包含
可以完美对齐背景图和文字
以及制作自己的模板



01

产业帮扶 提升山区造血功能


雨后初霁,记者来到田林县潞城乡旺吉村俄外屯良种油茶光明产业示范基地。放眼望去,山坡上2600多亩油茶林尽收眼底,一排排一行行油茶树满目葱茏。


“在基地务工,一天收入130元,连续做工10天以上的,示范区还额外奖励1600元。”旺吉村百昂屯贫困户曾保献说,他身患残疾,妻子在外务工,供两个孩子读大学,家庭收入入不敷出。2019年,大女儿大学毕业后进入中学任教,妻子在基地做砍草、施肥、杀虫等工作,曾保献一家终于摘了“穷帽”。


“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产业兴旺是根本之策。产业扶贫精准到户,选准产业是第一步。”深圳市光明区挂任田林县委常委、副县长贾扬介绍,在帮扶田林过程中,发现当地水土气候适宜种油茶树,便推动投资1000万元助力建设良种油茶光明产业示范基地。2017年,通过分红方式使基地周边贫困户500户1981人受益,带动148户611人脱贫。2018年至2019年,通过劳务补助带动668户脱贫。今年还将油茶林经营权以每户3—4亩量化承包给百花寨、潞城瑶族乡安置点的711户搬迁贫困户,帮助他们增收脱贫。


“进入盛产期后,年均亩产茶油80斤、茶麸240斤,年均亩产值可达3560元,总产值约925万元,年利润将达717万元。”看着满山的油茶树,基地负责人韦永山给记者算了一笔账,“这个项目将成为田林农村林地增效、农民增收、脱贫致富的典范。”


广西田林县那比乡群众正在摘茶油果。资料图片


良种油茶基地建设,是深圳市光明区在田林开展产业帮扶的一个缩影。2016年至2019年,光明区共安排1467万元帮扶田林实施油茶、生态野猪养殖、姬松茸加工、服装生产、八渡笋加工、电子设备加工等产业项目,并引进8家企业,完成2.47亿元投资,吸纳贫困人口1050人就业。


在山区将产业扶持起来后,如何确保山货“出山”,从而真正造福于民?深圳市龙华区在帮扶东兰县过程中,通过成立深圳龙华对口东兰消费扶贫展示中心,助力当地农副产品销售到深圳以及粤港澳大湾区和全国各地,帮助贫困群众通过种植养殖增收脱贫。


今年3月,深圳市金肯科技有限公司和东兰县人民政府签订框架协议,投资额5000万元,在东兰县成立恒康商贸有限公司,线上线下销售东兰乌鸡、板栗、墨米、黑山猪等100多种优质农副产品。同时,公司在园区加工茶油,建立东兰县冷链物流中心,合作建设12000亩东兰恒康油茶基地和1000亩东兰恒康乌鸡基地,打造一条特色产业链。


“这里汇聚了东兰所有的农副产品,对接的基本都是龙华企事业单位和工会等对口单位,最终目的是为东兰老区脱贫攻坚多贡献力量。”深圳龙华对口东兰消费扶贫展示中心负责人李家仁说。在对口帮扶下,“购买一份产品,奉献一份爱心”在深圳已成为共识。


广西东兰县群众在三石镇扶贫大车间上班。刘廷智摄/光明图片


02

就业帮扶 解决家庭后顾之忧


“大家要抓住深圳帮扶巴马的好机会,到外面去闯一闯,既能学到技术又有不错的收入,关键是开阔我们的眼界。”今年春节期间,河池市巴马瑶族自治县青年韦明望回乡给几个兄弟“支招”。


韦明望的底气,来自于他这几年生活的变化:2017年,他通过巴马与深圳推出的“二免二站”就业服务平台,前往深圳市旺泰佳农业有限公司务工,从一名普工做到车间组长,月薪由3000元涨到6000多元,2019年回乡建了两层楼房,不仅顺利实现脱贫,还带回了女友。


巴马位于桂西北部大石山区。大山成为阻拦这里发展的屏障,就业无保障、收入低成为制约当地群众脱贫致富的“瓶颈”。在粤桂扶贫协作机制下,深圳和巴马携手创新推出“二免二站”就业服务平台,为贫困群众提供“一条龙”就业服务,大力转移贫困群众到广东就业。


据了解,“二免”即出台免费提供就业信息,免费组织输送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前往广东等务工;“二站”即在深圳设立巴马劳务工作联络服务站,开展东西部扶贫劳务协作对接,推进精准转移就业脱贫协调工作;在易地扶贫搬迁点及村委会设立劳务工作联络服务站,开展劳动力调查,实现用工劳动力精准识别。


“知识改变命运,技能成就人生。”巴马县人社局局长周昱告诉记者,在精准脱贫中,巴马立足当下着眼长远,不但要解决贫困群众当前的脱贫问题,更要解决他们的子女即“两后生”的技能培训,让他们人人掌握一门技术,从而顺利实现就业。


近年来,巴马与深圳携创技师学院、深圳技师学院等合作,组织近400名贫困家庭“两后生”进行高等职业教育培训,学生就读后,不仅学费全免,还享受每年近万元的各类补贴;学生毕业后,全部都能就地就业,其中在深圳就业并表现优秀的还可以落户。


在家门口就业也受到很多群众的青睐。在东兰县三石镇“扶贫大车间”上班的覃玉兰,老家在三石镇板文村弄能屯,那里是典型的大石山区,水电不通。通过易地扶贫搬迁政策,她们一家告别山区,搬到三石镇纳桑移民安置点。覃玉兰说,“在家门口的扶贫车间上班,每个月有2500元的稳定收入。我现在工作和照顾小孩都不耽误。丈夫从事装修工作,收入不错,小日子越过越红火了。”


覃玉兰所在的龙华高科技产业园是东兰县与深圳市协作的扶贫项目。产业园被村民习惯性地称为扶贫大车间的“母公司”。而其他乡镇设立的扶贫车间则被称为“子公司”。深圳市龙华区扶贫挂职干部,东兰县委常委、副县长郭志丰介绍说,“子母扶贫车间”模式就是把该县14个乡镇,形成“1+13+1”的架构:“1”是负责原材料采购、半成品加工等机器工序的“扶贫大车间”——三石镇的东兰龙华高科技产业园,这是“母车间”;“13”是在其他13个乡镇和149个村(社区)成立扶贫车间,这是“子车间”,负责半成品的手工部分工序。加上1个技能培训中心,推动农民转型“新产业工人”。“子母扶贫车间”新模式真正实现了送车间到村、送岗位到户、送技能到人,让贫困户就近工作。


广西田林县潞城乡旺吉良种油茶示范基地。资料图片


03

教育帮扶 阻断贫困代际传递


循着孩童的嬉戏声,走进百色市田林县光明幼儿园,一派欢乐和谐的景象:干净整洁的校园道路与塑胶运动场连成一片,两栋4层教学楼成“L”形,将运动场围揽入怀。这所在深圳光明区帮扶下建起来的公立幼儿园,温馨别致、童趣十足。


“只要贫困户来光明幼儿园报名,学校都会无条件接收且享受免保教费的优惠政策。”光明幼儿园园长凌雪梅介绍,以前田林县幼儿教育力量薄弱,县城仅有2所公办幼儿园,其他均是私立幼儿园,公办幼儿园“入园难”问题十分突出。


为让更多孩子幼有所育,2017年,田林县光明幼儿园在光明区帮扶下开工建设,项目总投资1393万元,其中帮扶资金500万元,规划设置21个教学班,可容纳适龄幼儿630人。


针对田林教育基础设施薄弱,学前教育资源奇缺的现状,2017年至2019年,深圳市、光明区两级共安排扶贫协作资金2418万元,帮扶实施9个教育工程项目,直接解决8个乡镇8个易地搬迁安置点2195户9286人家庭人口适龄儿童的教育保障问题。


在焕然一新的东兰深圳龙华小学,记者随机推开六年级一班教室的大门,数十个孩子正盯着教室正前方的电子显示屏,津津有味地听老师讲课。


东兰深圳龙华小学位于向阳新城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旁,由深圳市龙华区和东兰县于2017年12月携手共建,总投资6021万元。2019年12月,这所全新现代化的小学正式开学,有效解决了易地扶贫搬迁户子女的就学问题。将东兰深圳小学建设成为东西部教育扶贫协作成果的典范,是深圳龙华区的目标。为此,龙华区教育局从生源、师资队伍建设、学科建设等方面集中发力,共同促进学校发展。


“扶贫先扶志,扶志必扶智,扶智的关键在教育。”东兰县教育局局长陆遥说。在对口帮扶东兰过程中,深圳市龙华区大力发挥教育资源优势,提升贫困地区的造血功能,助力从源头阻断贫穷代际传递。



内容来源:光明日报

记者:周仕兴 严圣禾

如需转载,请注明以上内容




发布厅推荐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 深圳发布

 声明 

1、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2、本网站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来留言告知,本站将立即改正。
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本站编辑修改或补充。
4、如本网站转载的作品涉及版权问题,请原作者持相应版权证明与本网站联系。

本文链接:https://www.szxxw.com/xinxi/64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