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月 10 日,华侨城湿地正式对外发布首次在湿地鹭岛上记录到虎斑地鸫的消息。
据了解,这是华侨城湿地公园工作人员近日整理园区布设的几个红外线相机记录的图片资料时的一个意外发现,经相关专家鉴定,初步判断这是一只首次被华侨城湿地记录的鸟种——虎斑地鸫
12 月 11 日,经深圳市观鸟协会鸟类专家鉴定,最终认定这只"不速之客"实际上是怀氏虎鸫。
”你看到我在哪儿了吗?”
12 月 11 日下午,记者专程来到华侨城湿地公园,工作人员陪同记者来到怀氏虎鸫的发现地——鹭岛。
记者在现场看到,鹭岛实际上是华侨城湿地中间的一座天然小岛,岛上植被茂密,是一个极佳的野生动物庇护所。
据工作人员介绍,华侨城湿地早在 2018 年就在岛上布设红外相机进行监测,此前在岛上曾多次记录到豹猫、丘鹬,此次记录到的怀氏虎鸫仅有一张照片,因此有可能是一只偶然路过的候鸟。
在深圳很多地方
都发现这种候鸟的踪迹
深圳市观鸟协会秘书长 PT 告诉记者,深圳地区记录到的虎斑地鸫是" aurea "亚种,不过根据最新的鸟类分类系统," aurea "亚种已被提升为独立种,中文名称为怀氏虎鸫。"也就是说虎斑地鸫分家了,在深圳观测到的虎斑地鸫,现在被称作怀氏虎鸫。"
PT 告诉记者,怀氏虎鸫体长可达 28 厘米,与虎斑地鸫极其相似,但体型明显为大,且体态显修长。怀氏地鸫主要繁殖地在东亚北部,在华南地区出现的是越冬候鸟。
观鸟爱好者曾在深圳很多地方发现过这种候鸟的踪迹,根据深圳市观鸟协会的相关记录,在 2020 年 3 月间,就曾经先后 10 次在内伶仃岛、深圳湾公园和荔林公园记录到 10 只怀氏虎鸫。
▲在深圳记录到的怀氏虎鸫。摄影 董江天
虎斑地鸫目前已列入濒危物种
虎斑地鸫是鸫类中最大的一种,体长可达30厘米,翅长超过15厘米。上体金橄榄褐色满布黑色鳞片状斑。下体浅棕白色,除颏、喉和腹中部外,亦具黑色鳞状斑。光背地鸫和长尾地鸫外形和羽色与本种很相似,但体型较本种显著为小,上体无暗色斑纹,亦缺少金色。
主要栖息于阔叶林、针阔叶混交林和针叶林中,尤以溪谷、河流两岸和地势低洼的密林中较常见,春秋迁徙季节也出入于林缘疏林和农田地边以及村庄附近的树丛和灌木丛中活动和觅食。
虎斑地鸫每年春季始见于4月上旬,至5月份即不见,历时短暂,数量亦少。秋季始见于9月下旬,直至次年1月下旬,历时较长,数量略多。虎斑地鸫在中国北部繁殖的种群全为夏候鸟,在中国南部繁殖的种群部分为夏候鸟,部分为留鸟 。
虎斑地鸫目前已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 2012年濒危物种er 3.1——低危,同时也被列入中国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华侨城湿地公园
是深圳首家国家湿地公园
华侨城湿地是深圳湾滨海湿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延伸,也是国际候鸟重要的中转站、栖息地,是全国面积最小、深圳首家国家湿地公园,不断丰富的动植物种类,使得华侨城湿地成为城市中央难得的滨海生态博物馆。
至今,华侨城湿地共记录到逾600种动植物。
鱼类及沙蚕、螺等底栖生物种类数量由原来的8种,增加了10%以上;
植物种类由162种,增加到320种;(秋茄、桐花树、木榄、老鼠簕等多种乡土植物);
吸引着160多种鸟类翩然而至,包括11种国家级保护鸟类(黑脸琵鹭、鹗、白腹鹞、黑耳鸢、普通鵟、游隼、红隼、小杓鹬、褐翅鸦鹃、雕鸮、松雀鹰);18种广东省重点保护鸟类(凤头鸊鷉、苍鹭、草鹭、小白鹭、中白鹭、大白鹭、牛背鹭、池鹭、夜鹭、绿鹭、黄苇鳽、黑水鸡、黑翅长脚鹬、反嘴鹬、中杓鹬、红嘴鸥、鸥嘴躁鸥、黑尾蜡嘴雀)。
(红树植物)
(黑脸琵鹭)
黑翅长脚鹬(右一)反嘴鹬(左一、二)
(候鸟群飞秋茄林)
(琵嘴鸭在滩涂栖息)
内容来源:深圳晚报、华侨城湿地、深圳特区报
如需转载,请注明以上内容
发布厅推荐
据了解,这是华侨城湿地公园工作人员近日整理园区布设的几个红外线相机记录的图片资料时的一个意外发现,经相关专家鉴定,初步判断这是一只首次被华侨城湿地记录的鸟种——虎斑地鸫
12 月 11 日,经深圳市观鸟协会鸟类专家鉴定,最终认定这只"不速之客"实际上是怀氏虎鸫。
”你看到我在哪儿了吗?”
12 月 11 日下午,记者专程来到华侨城湿地公园,工作人员陪同记者来到怀氏虎鸫的发现地——鹭岛。
记者在现场看到,鹭岛实际上是华侨城湿地中间的一座天然小岛,岛上植被茂密,是一个极佳的野生动物庇护所。
据工作人员介绍,华侨城湿地早在 2018 年就在岛上布设红外相机进行监测,此前在岛上曾多次记录到豹猫、丘鹬,此次记录到的怀氏虎鸫仅有一张照片,因此有可能是一只偶然路过的候鸟。
在深圳很多地方
都发现这种候鸟的踪迹
深圳市观鸟协会秘书长 PT 告诉记者,深圳地区记录到的虎斑地鸫是" aurea "亚种,不过根据最新的鸟类分类系统," aurea "亚种已被提升为独立种,中文名称为怀氏虎鸫。"也就是说虎斑地鸫分家了,在深圳观测到的虎斑地鸫,现在被称作怀氏虎鸫。"
PT 告诉记者,怀氏虎鸫体长可达 28 厘米,与虎斑地鸫极其相似,但体型明显为大,且体态显修长。怀氏地鸫主要繁殖地在东亚北部,在华南地区出现的是越冬候鸟。
观鸟爱好者曾在深圳很多地方发现过这种候鸟的踪迹,根据深圳市观鸟协会的相关记录,在 2020 年 3 月间,就曾经先后 10 次在内伶仃岛、深圳湾公园和荔林公园记录到 10 只怀氏虎鸫。
▲在深圳记录到的怀氏虎鸫。摄影 董江天
虎斑地鸫目前已列入濒危物种
虎斑地鸫是鸫类中最大的一种,体长可达30厘米,翅长超过15厘米。上体金橄榄褐色满布黑色鳞片状斑。下体浅棕白色,除颏、喉和腹中部外,亦具黑色鳞状斑。光背地鸫和长尾地鸫外形和羽色与本种很相似,但体型较本种显著为小,上体无暗色斑纹,亦缺少金色。
主要栖息于阔叶林、针阔叶混交林和针叶林中,尤以溪谷、河流两岸和地势低洼的密林中较常见,春秋迁徙季节也出入于林缘疏林和农田地边以及村庄附近的树丛和灌木丛中活动和觅食。
虎斑地鸫每年春季始见于4月上旬,至5月份即不见,历时短暂,数量亦少。秋季始见于9月下旬,直至次年1月下旬,历时较长,数量略多。虎斑地鸫在中国北部繁殖的种群全为夏候鸟,在中国南部繁殖的种群部分为夏候鸟,部分为留鸟 。
虎斑地鸫目前已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 2012年濒危物种er 3.1——低危,同时也被列入中国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华侨城湿地公园
是深圳首家国家湿地公园
华侨城湿地是深圳湾滨海湿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延伸,也是国际候鸟重要的中转站、栖息地,是全国面积最小、深圳首家国家湿地公园,不断丰富的动植物种类,使得华侨城湿地成为城市中央难得的滨海生态博物馆。
至今,华侨城湿地共记录到逾600种动植物。
鱼类及沙蚕、螺等底栖生物种类数量由原来的8种,增加了10%以上;
植物种类由162种,增加到320种;(秋茄、桐花树、木榄、老鼠簕等多种乡土植物);
吸引着160多种鸟类翩然而至,包括11种国家级保护鸟类(黑脸琵鹭、鹗、白腹鹞、黑耳鸢、普通鵟、游隼、红隼、小杓鹬、褐翅鸦鹃、雕鸮、松雀鹰);18种广东省重点保护鸟类(凤头鸊鷉、苍鹭、草鹭、小白鹭、中白鹭、大白鹭、牛背鹭、池鹭、夜鹭、绿鹭、黄苇鳽、黑水鸡、黑翅长脚鹬、反嘴鹬、中杓鹬、红嘴鸥、鸥嘴躁鸥、黑尾蜡嘴雀)。
(红树植物)
(黑脸琵鹭)
黑翅长脚鹬(右一)反嘴鹬(左一、二)
(候鸟群飞秋茄林)
(琵嘴鸭在滩涂栖息)
内容来源:深圳晚报、华侨城湿地、深圳特区报
如需转载,请注明以上内容
发布厅推荐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 深圳发布
声明
1、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2、本网站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来留言告知,本站将立即改正。
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本站编辑修改或补充。
4、如本网站转载的作品涉及版权问题,请原作者持相应版权证明与本网站联系。